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
【6h】

颈动脉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结果

1 年龄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关系

2 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关系

3 吸烟及饮酒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关系

4 基础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构成情况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估河北省石家庄市40岁以上人群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生活习惯、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建立河北省脑卒中的筛查标准。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本项目团队自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名义在石家庄市内社区(http://www.nhfpc.gov.cn/mohyzs/s3586/201206/55132.shtml)进行脑卒中筛查,由12378例居民信息中抽取脑卒中高危500例,年龄40-92岁,其中男性脑卒中高危患者232例,平均年龄57.67±12.41;女性脑卒中高危患者268例,平均年龄60.23±15.67岁。
  入选标准: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划定依据即依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规定的筛查标准,年龄大于等于40岁的居民均做脑卒中高危人群初筛表的填写
  (1)卒中病史:其中既往有脑卒中史或TIA病史者直接入组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2)卒中危险因素的病史: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很少或轻体力劳动者、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患有以上8种卒中危险因素中的3种及3种以上者列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观察指标:对入选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患者进行
  (1)既往病史(既往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2)生活方式(吸烟史、饮酒习惯、体育锻炼、膳食习惯);
  (3)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4)近两周用药信息(降压、降糖、降脂、抗凝、抗血小板、降同型半胱氨酸HCY、中药治疗)的信息采集;
  (5)同时对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6)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对于12378例居民中非脑卒中高危人群本组研究未进行对照研究。
  2调查方法:对每个调查对象均采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卒中高危人群评估表》进行调查。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经河北医大公共卫生教研室进行分析,颈动脉狭窄率及斑块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
  A.总体情况:500例信息中无明显斑块的患者165例(33%),明显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335例(67%),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8例(1.6%)。B.按年龄分布:在40-49岁年龄组中共计入组33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7例,占该年龄组的21.21%,中重度狭窄例数1例,占该年龄组3.03%;在50-59岁年龄组中共计入组149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75例,占该年龄组50.34%,中重度狭窄例数1例,占该年龄组的0.67%;在60-69随年龄组中共计入组201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151例,占该年龄组75.12%,中重度狭窄例数2例,占该年龄组1.0%;在大于70岁的年龄组中共计入组109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102,占该年龄组87.18%,中重度狭窄例数4例,占该年龄组4.18%。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年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年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组间颈动脉中、重狭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
  体重指数小于18.5的组内共计4例,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例数2例,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1例;体重指数18.5-25组内共计166例,其中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例数97例占该组58.43%,中重度狭窄例数2例占该组1.20%;体重指数25-30组内共计259例,其中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例数170例占该组65.64%,中重度狭窄的患者2例占该组0.77%;体重指数30-35组内共计65例,其中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例数61例占该组93.85%,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2例占该组3.08%;体重指数大于35组内共计6例,其中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例数5例占该组83.33%,中重度狭窄患者1例占该组16.67%。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增高。颈动脉狭窄例数入组较少,不具备统计学所要求的必备条件,不能充分比较。
  3吸烟及饮酒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关系
  不吸烟不饮酒组共计351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218例占该组62.10%,中重度狭窄例数2例占该组0.92%;只吸烟组共计38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23例占该组60.53%,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1例占该组2.63%;只饮酒组共计35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占该组71.43%,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2例占该组5.71%;吸烟饮酒组共计76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占该组90.79%,中重度狭窄例数3例占该组3.95%。生活习惯不同,对颈动脉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吸烟、饮酒组的发生率高于不吸烟饮酒组,只吸烟或饮酒组的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4基础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构成情况
  基础疾病组:患有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同型半管氨酸水平之一或几种的基础疾病的脑卒中高危患者入组基础疾病组。
  无基础疾病组: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未患有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同型半管氨酸水平之一或几种的基础疾病的患者入组无基础疾病组。
  500例高危人群中入组基础疾病组的患者共计48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高血糖或高血脂或高同型半胱氨酸,占总例数的96.6%。入组无基础疾病组的患者共计17例,占总例数的3.4%。
  无基础疾病组中入组17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7例占该组41.18%,中重度狭窄1例占该组5.88%;含一项高的基础疾病组中入组94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47例占该组50%,中重度狭窄1例占该组1.06%;含二项高的基础疾病组中入组181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122例占该组67.40%,中重度狭窄例数2例占该组1.1%;含三项高的基础疾病组中入组156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117例占该组75%,中重度狭窄2例占该组1.28%;含四项高的基础疾病组中入组52例,形成斑块的患者例数42例,占该组80.77%,中重度狭窄2例占该组3.85%。伴有基础疾病组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与无基础疾病组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但并不是随着伴有基础疾病种数增加而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对伴有疾病的年限没有统计,故结果出现偏移。)
  结论:
  1本组高危人群中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的发生率增高,且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也随之有所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及颈动脉狭窄率增高明显。通过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分析,提示在石家庄地区的社区及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对脑卒中预防时,应该对年龄因素给予重点检查与干预。
  2本组高危人群中体重指数因素: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增高。提示在社区及其他人群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对脑卒中预防时,应该对体重指数给予重点检查与干预。推论预防和控制肥胖有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3本课题筛查的500例人群中有48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高血糖或高血脂或高同型半胱氨酸,约占96.6%。统计学结果显示伴有基础疾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并不是随着伴有基础疾病种数增加而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对伴有疾病的年限没有统计,故结果出现偏移)。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患者应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主要对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