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下腔静脉畸形MSCT平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6h】

下腔静脉畸形MSCT平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使用仪器及扫描参数

3 检查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本研究下腔静脉畸形分布情况

2 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出率比较

3 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一致性分析

4 CT扫描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

附图

附表

讨论

1 下腔静脉畸形的解剖学特征及胚胎学发生机制

2 下腔静脉畸形的分类

3 下腔静脉畸形的CT表现

4 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意义

5 局限性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腔静脉畸形MSCT平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下腔静脉发育畸形种类较多且较复杂,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血管造影检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下腔静脉畸形的诊断。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在下腔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及早诊断及正确判断下腔静脉畸形的类型,对于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方法:
  1.研究对象
  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常规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7982例,年龄13~82岁,平均年龄52.8岁。
  2.仪器与方法
  采用仪器为荷兰Philips Brilliance64CT扫描机。探测器0.625mm×64,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层厚5mm,层间距5mm,重建层厚0.625mm,间隔0.625mm。增强扫描采用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0g∶100ml),注射速率为3~5ml/s,扫描时间:动脉期25s,静脉期65s。全部病例行1mm薄层重组后传输至Philips EBW影像工作站给予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必要时行容积再现(VR)。
  3.影像阅片分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分别由2名影像科有经验医师阅片得出结果进行对照,当2名评价者在结果上存在分歧时,由1名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加入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将上述图像及结果资料数据进行存储。
  结果:
  1.下腔静脉肝下段中断伴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延续3例,本研究发生率0.38‰,占本组比例3/51。
  2.双下腔静脉7例,本研究发生率0.87‰,占本组比例7/51。
  3.左位下腔静脉11例,本研究发生率1.38‰,占本组比例11/51。
  4.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7例,本研究发生率2.13‰,占本组比例18/51。
  5.环主动脉左肾静脉12例,本研究发生率1.5‰,占本组比例13/51。
  6.下腔静脉分隔1例,本研究发生率0.13‰,占本组比例1/51。
  7.平扫误诊2例,系将扩张的左侧生殖腺静脉误认为是双下腔静脉中的左侧下腔静脉。
  结论:
  1.双下腔静脉、左位下腔静脉、主动脉后左肾静脉、环主动脉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分隔CT表现较为简单,平扫即可做出明确诊断。
  2.下腔静脉肝下段中断伴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延续CT表现较为复杂,平扫对于异常扩张的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能较清晰的显示,但对于下腔静脉肝下段尤其是肝内段中断显示效果不佳。
  3.MSCT扫描简单易行,检查时间短,可重复性强,平扫即可对大多数下腔静脉畸形作出明确诊断,可有效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造影剂使用及医疗成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