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重新认知
【6h】

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重新认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治中的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ltra wide-field fluoresceinangiography, UWFFA)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患者眼底病变特征,对比分析UWFFA中视网膜周边无灌注情况与其在CRVO传统认知中的异同,探究周边部视网膜无灌注区的面积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ecular thickness,CMT)、虹膜新生血管的关系,评价UWFFA指导下的充分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CRVO黄斑水肿治疗的意义。
  方法:
  1.选取45例45只CRVO眼入组研究。分别进行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裂隙灯、眼底照相、150°UW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观察并总结UWFFA中CRVO病变特征,分析UWFFA中周边部视网膜无灌注区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等观察指标的相关性。
  2.在以上45例患者中,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共32例32只伴有黄斑水肿的患眼列入临床治疗。
  分组:玻璃体腔注药组(24例),手术组(6例)及球后注药组(2例)。其中玻璃体腔注药组(24例)又分为充分PRP(14例)组和传统PRP组(10例)。
  治疗方法:
  玻璃体腔注药组:玻璃体腔注药术(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PRP+黄斑格栅光凝
  A组:充分PRP。
  B组:传统PRP。
  手术组:Phaco+IOL植入+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PRP+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药术(4mg)。
  球后注药组:球后注射曲安奈德20mg。
  治疗后观察指标:BCVA、CMT、UWFFA,其中玻璃体腔注药组需观察A、B两组患者行PRP后6个月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结果:
  45例患者中2例患者(4.44%)眼底造影中未观察到视网膜无灌注区,其余43例患者(55.56%)均可见不同程度周边部视网膜无灌注区,平均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为74.46±57.65PD。然而根据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研究组(Central Vein Occlusion Study, CVOS)的分型标准,只有11例患者被分为缺血型CRVO,其平均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为95.24±75.31PD,与被分为非缺血型CRVO的34例患者(平均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为68.52±51.35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合并有虹膜新生血管患者(66.40±47.80PD)相比,合并有虹膜新生血管患者周边部视网膜无灌注区平均面积(157.11±91.01PD)明显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WFFA中视网膜周边部无灌注区的面积大小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无显著相关性(r=0.147,P>0.05),但与BCVA存在一定相关性(r=0.297,P<0.05)。在完成PRP后的6个月内,A组玻璃体腔注药平均次数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UWFFA较传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观察角度更广,有利于发现传统FFA不能观察到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
  2.CRVO视网膜无灌注区的出现起于视网膜最周边部毛细血管附近,随病情加重向后极部扩展。
  3.CRVO周边部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与BCVA、发病时间、虹膜新生血管相关,与CMT无关。
  4.UWFFA指导下的充分PRP较传统PRP能够延长玻璃体腔注药疗效维持时间及黄斑水肿复发周期,能更好的巩固玻璃体腔注药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