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凉血解毒膏治疗急性Ⅱ-Ⅲ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6h】

凉血解毒膏治疗急性Ⅱ-Ⅲ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随访

4 基线水平

5 观察方法

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2 放疗中断情况

3 安全性指标观察

4 随访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皮肤粘膜损伤防治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放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但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以外,还会损伤到正常组织,尤其是皮肤组织,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高达91.4%,放射性皮肤损伤在放疗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因此放疗患者皮肤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关系到放疗过程的顺利实施及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目前临床治疗放射性皮肤粘膜损伤药物品种较多,方法各异,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西药外用药物多为国外进口,作用单一,价格昂贵,中药具有抗炎、清热、止痛、促修复等多重治疗作用,且价格低廉。本研究是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痛苦与放射线对皮肤的损伤,保证放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目的:凉血解毒膏治疗头颈部及胸壁恶性肿瘤,并在治疗期间发生急性Ⅱ级、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评价安全性,以期降低放射性皮肤粘膜的毒副反应,提高放射治疗的完整性及连续性。
  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非盲的方法。严格按照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入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及胸壁恶性肿瘤,并在治疗期间发生急性Ⅱ级、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将入院后接受放射线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生Ⅱ级、Ⅲ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人,其中对照组Ⅱ级皮炎患者6例、Ⅲ级皮炎患者24例,中药组Ⅱ级皮炎患者5例、Ⅲ级皮炎患者25例。两组患者首先给予0.9%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清洁局部皮肤并用敷料拭干,再用0.5%碘伏棉球局部消毒2遍,局部暴露。中药组给予凉血解毒膏,将药均匀涂抹在超出照射野皮肤1cm左右的范围内,厚约1~2 mm,并轻轻按摩以便药物渗透到皮肤深处,坚持每日三次使用,连续治疗15天,如出现湿性反应则停用。对照组患者采用喷雾金因肽,每天早晚2次使用,连续治疗15天。治疗期间保持局部清洁、透气、干爽,对两组患者均做常规放疗宣教和健康教育,其他条件相同。两组患者在发生Ⅱ级、Ⅲ级皮炎后,均继续接受放疗,直至放疗结束。
  结果:60例入组患者,均完成本次研究,保证了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的连续性及完整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皮损部位、放射性皮炎分级、放射剂量、临床分期、KPS评分以及放射治疗前是否接受全身化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4%,中药组总有率为96.67%,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显效率的比较上,中药组中显效21例,占70%;对照组显效12例,占40%,中药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变疼痛瘙痒症状及减低疼痛等级上,凉血解毒膏具有更明显优势,中药组63.33%的患者在24小时内控制疼痛,对照组有13.33%的患者在24小时内控制疼痛;治疗后疼痛等级评分对比,使用中药组的患者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43.33%的患者在12小时内控制瘙痒,对照组为6.67%的患者在12小时内控制瘙痒。中药组的皮肤粘膜平均恢复时间(7.03±1.53)天,对照组皮肤粘膜平均恢复时间(9.76±2.34)天,中药组的皮损恢复时间要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缩短,中药组明显优于金因肽组(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分析上,两组均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及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结论:凉血解毒膏能有效地治疗急性Ⅱ级、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并能快速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所致的疼痛、瘙痒等症状,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皮损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放射治疗皮肤反应,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凉血解毒膏的临床效果优于金因肽,其使用安全,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