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源CT下观察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运动变化与退变的关系
【6h】

双源CT下观察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运动变化与退变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腰椎在不同静态体位(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对椎间盘影响的相关文献较多,研究主要针对其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但对于腰椎在某一个方向运动过程中椎间盘的细微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于测量仪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多方面因素可能影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随着国内对双源CT的引进,为我们在研究腰椎运动状态下各个结构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提供了方便。本文选择对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应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2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回顾性分析腰椎在运动过程中相邻节段椎间盘高度变化,来指导患者术后对脊柱的保护。随访观察L4/5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L3/4、L5/S1)的运动变化,分析椎间盘的运动变化与退变的相关性。实验设计、实验时间及地点、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纳入的病例: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石油临床学院完成。
  方法:实验对象:选择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石油临床学院就诊,主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在3年左右经保守治疗无效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52例作为手术组,男性16例,女性36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9.5岁。根据样本量计算门诊选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非手术组,病史3年经保守治疗且行MRI检查,男性13例,女性37例,年龄:35-62,平均年龄:48.5岁。通过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应用双源CT观察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在前屈过程(前凸Cobb角30°-60°)中运动变化,并通过MRI影像学表现,探究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运动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观测指标:根据VAS评分评估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腰椎在双源CT检查前及检查中的情况。腰椎在前屈运动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变化,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椎间盘的退变情况。
  结果:1 L3/4椎间盘的高度变化:腰椎前凸Cobb角在45°-50°运动过程中,L3/4椎间盘的高度丢失最明显,手术组为2.205±0.053mm,非手术组为0.875±0.036mm,其它运动角度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L3/4椎间盘高度变化不明显。L5/S1椎间盘高度变化:腰椎前凸Cobb角在30°-60°全程运动过程中,手术组比非手术组椎间盘高度降低幅度无明显差别。2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均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其中手术组L3/4椎间盘出现Ⅱ级以上退变的有33例,非手术组L3/4椎间盘出现Ⅱ级以上退变的有16例。3椎间盘高度变化明显与退变程度有关系,Ⅱ级以上退变L3/4椎间盘高度变化更明显,Ⅰ、Ⅱ级退变者L3/4椎间盘高度变化不明显。4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双源CT检查前及检查中的VAS评分差分别为(0.35±0.05)和(0.66±0.06),前屈运动过程中无症状加重表现,且L3/4椎间盘在45°-50°前屈运动与VAS评分无相关性。
  结论:腰4/5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在45°-50°运动过程中,腰3/4椎间盘椎间盘高度变化明显,存在异常活动,且与其退变存在相关性,但这种异常活动与腰椎VAS评分无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