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菊连升板颗粒对小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6h】

菊连升板颗粒对小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动物一般状况

2 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3 巨核细胞

4 细胞因子

附图

附表

讨论

1 免疫法建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

2 菊连升板颗粒组方分析

3 观察指标的选择

4 菊连升板颗粒对ITP小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称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此病起病缓慢,常出现四肢皮肤散在的瘀点、瘀斑,牙龈出血或鼻出血,女性病人月经过多也较为常见,多伴有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不等。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致使病情突然加重而出现广泛且严重的内脏出血,也可因情绪激动而诱发致命性的颅内出血。西药治疗主要应用泼尼松等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复应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病程越长疗效也越差,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中医根据ITP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为血热妄行、阴虚血热、气虚不摄和瘀血内阻等四型,其中血热妄行型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肌肤斑色鲜红或紫暗,可有口渴,溺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目前,临床针对此型的中成药疗效不一,本研究通过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动物模型,考察菊连升板颗粒治疗ITP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支持。
  方法:造模方法采用改良后的免疫法,先制作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选用健康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菊连升板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为实验组。将实验组BALB/C小鼠分别于1、3、5、7、9、11、13天,腹腔注射GP-APS,建立ITP动物模型。同时给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
  造模后分组灌胃给药:泼尼松组:10mg/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菊连升板颗粒低剂量组:2.5g/kg/d(相当于临床用量5倍);菊连升板颗粒中剂量组:5g/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菊连升板颗粒高剂量组:10g/kg/d(相当于临床用量20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取小鼠外周血,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造模后和治疗一周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取股骨和胸骨小鼠骨髓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测定巨核细胞总数变化以及骨髓巨核细胞系不同形态细胞的比例变化;取小鼠外周血清以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 IL-4变化情况。
  结果:1造模后,各实验组小鼠的血小板计数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一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的血小板数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泼尼松组、菊连升板颗粒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非常接近,统计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巨核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各组巨核细胞总数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产板型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泼尼松组、菊连升板颗粒各个剂量组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泼尼松组、菊连升板颗粒大剂量组的产板巨核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下降,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菊连升板颗粒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IFN-γ水平,提高IL-4水平,IFN-γ/IL-4比值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证明菊连升板颗粒治疗ITP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提升血小板数;(2)减少异常增多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并使其并向成熟方向分化,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数;(3)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纠正免疫功能紊乱。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状态,从而阻止B细胞活化,减少对外周血小板的破坏,同时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并促进其成熟分化,使血小板生成增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