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可能机制
【6h】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可能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点是滑膜炎和血管炎,逐渐侵蚀,造成关节破坏。有多种结缔组织病存在甲襞微循环异常,RA也不例外。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和疾病活动程度不同阶段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同时检测RA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以了解RA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与内皮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索甲襞微循环改变在RA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1、选取确诊RA患者80例。
  按RA患者病程长短分组:早期组(病程≤2年)、中期组(病程2~5年)和晚期组(病程≥5年)。
  按RA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分组(以DAS28-ESR为标准):高度活动组(DAS28>5.1)和中低度活动组(DAS282.6~5.1)。
  2、对RA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并记录甲襞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ET-1和VEGF的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的表达,并观察患者有无肺间质病变。比较各组间甲襞微循环、NO、ET-1和VEGF的差异,并对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NO、ET-1及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
  3、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1.1高度活动组:58例,其中女性41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48.53±13.26)岁。中低度活动组:22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46.27±17.44)岁。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早期组(病程≤2年):40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43.88±16.89)岁。中期组(病程2~5年):16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47.94±10.06)岁。晚期组(病程≥5年):24例,其中女性17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54.92±9.52)岁。早期组和晚期组年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早期组和中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无差异(P均>0.05)。三组间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
  2、甲襞微循环
  2.1高度活动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分别为2.08±2.32、0.61±0.76、2.28±1.03、4.62±2.07、(7.16±3.24)um、(7.42±2.29)um、(11.68±3.97)um、(181.00±72.17)um;中低度活动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分别为1.55±0.55、0.30±0.29、1.49±0.91、3.31±1.22、(6.85±1.52)um、(7.77±2.05)um、(9.85±3.21)um、(183.15±59.29)um。
  高度活动组在袢周积分和总积分中明显高于中低度活动组(P<0.05)。两组在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袢长、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及袢顶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早期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分别为1.61±0.82、0.22±0.17、1.81±1.17、5.20±8.52、(6.96±2.61)um、(7.81±2.11)um、(11.30±4.35)um、(190.93±74.39)um;中期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分别为1.68±0.64、0.26±0.16、2.39±1.04、4.33±1.43、(6.45±2.07)um、(7.09±2.30)um、(11.00±3.19)um、(166.00±55.48)um;晚期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分别为1.86±0.97、0.32±0.16、2.06±1.29、4.24±3.70、(7.88±3.82)um、(7.36±2.53)um、(10.64±3.50)um、(177.21±69.92)um。
  早期组流态积分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而早期组与中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无差别(P>0.05)。三组间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均无差异(P>0.05)。
  3、血清NO、ET-1、VEGF表达水平
  3.1高度活动组:血清NO、ET-1、VEGF分别为(24.86±20.41)umol/L、(119.02±37.68)ng/ml和(54.16±33.28)pg/ml;中低度活动组:血清NO、ET-1、VEGF分别为(24.67±13.21)umol/L、(131.06±35.43)ng/ml、(33.47±9.68)pg/ml。高度活动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中低度活动组(P<0.05),两组间血清NO和血清ET-1无差异(P>0.05)。
  3.2早期组:血清NO、ET-1、VEGF分别为(21.59±11.45)umol/L、(133.48±28.88)ng/ml、(33.47±19.68)pg/ml;中期组:血清NO、ET-1、VEGF分别为(24.46±11.31)umol/L、(120.01±42.26)ng/ml、(61.65±43.27)pg/ml;晚期组:血清NO、ET-1、VEGF分别为(25.48±27.98)umol/L、(101.12±39.03)ng/ml、(53.43±88.45)pg/ml。三组间血清NO、ET-1和VEGF无统计学差异(P>0.05)。
  4、甲襞微循环与血清NO、ET-1、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4.1甲襞微循环与血清NO: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总积分分别与血清NO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5,-0.210,-0.256,P均<0.05)。然而,形态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与血清NO无相关性(P均>0.05)。
  4.2甲襞微循环与血清ET-1:形态积分及总积分分别与血清ET-1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2,0.267,P<0.05),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管袢长分别与血清ET-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3,-0.408,-0.261,P<0.05)。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袢顶直径分别与血清ET-1无相关性(P>0.05)。
  4.3甲襞微循环与血清VEGF: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及管袢长分别与血清VEGF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
  结论:
  1、高度活动组的甲襞微循环袢周积分和总积分高于中低度活动组,表明微循环异常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高度活动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中低度活动组,表明VEGF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3、RA患者的微循环血管损伤与NO和ET-1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