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
【6h】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脉络学说指导糖尿病足理论探讨

前言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2 脉络学说指导论治糖尿病足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大鼠的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促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的进展研究

综述二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脉络学说为指导,通过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并结扎剪断股动、静脉建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观察通心络(TXL)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治疗后大鼠的血糖、血脂、下肢血管血流影像变化;通过观察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变化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TXL联合PB-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促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1.脉络学说指导糖尿病足理论探讨。
  2.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大鼠的作用研究。
  3.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
  4.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大鼠促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结果:
  1.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大鼠的作用研究
  1.1.各组大鼠血糖、血脂、FINS、HOMA-IR及Ln(ISI)的变化。
  1.2.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流差值比的变化。
  1.3.各组大鼠下肢动脉造影变化
  正常组大鼠下肢动脉造影血流通畅,血管显示清晰,末端小动脉显影清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脉造影血流缓慢,有少量侧支循环形成,并相互连接成毛细血管网,但末端小动脉显影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动脉造影显示血流及末端小动脉显影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侧支循环形成及毛细血管网形成,其中T-MSCs造影血流通畅,末端小动脉显影最清晰。
  2.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足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
  2.1.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病理变化
  对照组肌纤维排列稍有紊乱,偶可见肌间质纤维化,少量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明显,肌间质部分纤维化,炎细胞浸润明显。各用药组肌纤维排列、肌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其中TXL和T-MSCs减轻较明显。
  2.2.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超微结构
  对照组:肌节、肌丝排列整齐,结构清晰,少部分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模糊不清,肌浆网轻度扩张,肌膜完整。模型组:部分肌丝融合、模糊、增宽,肌原纤维稀疏、间隙增宽、有断裂,部分线粒体水肿,嵴结构断裂、溶解,空泡变性,可见髓体样化改变,外膜局部溶解、消失,内质网有扩张,肌细胞核间隙增宽。各用药组:上述肌组织超微结构均不同程度减轻,以TXL和T-MSCs结构病变减轻较为明显。
  2.3.各组大鼠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PB-MSCs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用药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
  2.4.各组大鼠血清SOD和MDA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
  2.5.各组大鼠血清AGEs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GE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B-MSCs血清AGEs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用药组血清AGE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2.6.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B-MSCs肌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用药组肌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其中T-MSCs肌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水平最低。
  3.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大鼠促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3.1.透射电镜观察糖尿病足大鼠缺血下肢肌肉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对照组:内皮细胞完整,结构清晰,少部分细胞外基质膜模糊。模型组:内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细胞内线粒体少部分膜模糊不清,细胞间隙稍扩张,细胞外基质松散、不连续,部分区域溶解。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XL和Cilostazol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不同程度减轻;PB-MSCs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大部分细胞外基质缩窄、闭合、溶解、消失,管腔极度狭窄;T-MSCs和C-MSCs可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
  3.2.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CD34和CD105蛋白表达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组织中CD34和CD10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肌组织中CD34和CD105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T-MSCs肌组织中CD34和CD105蛋白表达最高。
  3.3.各组大鼠血清VEGF-A和HIF-1α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EGF-A和HIF-1α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VEGF-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T-MSCs和C-MSCs血清中HI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PB-MSCs比较,T-MSCs和C-MSCs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
  3.4.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组织中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肌组织中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组间比较,PB-MSCs肌组织中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均高于Cilostazol(P<0.05); T-MSCs和C-MSCs肌组织中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均高于TXL、Cilostazol及PB-MSCs(P<0.01)。
  3.5.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VEGF-A和cyclinD1 mRNA表达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组织中VEGF-A和cyclinD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肌组织中VEGF-A和cyclinD1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各用药组组间比较,PB-MSCs肌组织中VEGF-A和cyclinD1mRNA表达高于TXL和Cilostazol(P<0.05);T-MSCs和C-MSCs肌组织中VEGF-A和cyclinD1 mRNA表达高于TXL、Cilostazol及PB-MSCs(P<0.01)。
  3.6.各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yclinD1、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组织中cyclinD1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cyclinD1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各用药组组间比较,PB-MSCs肌组织中cyclinD1和p-Akt蛋白表达高于TXL和Cilostazol(P<0.01,P<0.05);T-MSCs和C-MSCs肌组织中cyclinD1和p-Akt蛋白表达高于TXL、Cilostazol及PB-MSCs,p-GSK-3β蛋白表达低于TXL、Cilostazol及PB-MSCs(P<0.05,P<0.01)。
  结论:
  1.本研究以脉络学说为指导,从“脉络-血管”保护切入,提出通络干预防治糖尿病足作用可通过改善干细胞移植的缺血区局部微环境、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建立,有效治疗糖尿病足。
  2.在增加糖尿病足大鼠缺血下肢血流灌注量、侧支循环建立方面,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优于单纯干细胞组,同时可以改善糖尿病足大鼠体重,降低HOMA-IR、增高Ln(ISI),降低脂质代谢紊乱。
  3.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炎症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减轻肌组织损伤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其抗炎能力优于单纯干细胞组,提示通心络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进而改善干细胞移植后的微环境,提高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局部肌肉移植后血管新生。
  4.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提高VEGF-A、HIF-1α及VEGF-R2表达,激活p-Akt、抑制p-GSK-3β蛋白表达及上调cyclinD1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生血管。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上述作用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提示通心络可调节HIF/VEGF及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干细胞移植后向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