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疗效分析
【6h】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指标及疗效评价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主要以疼痛、丧失下床活动能力、需要家属长期护理、导致原有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等为特点,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常见的包括:LCP(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等,这些方法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是,临床上对于不同治疗方法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尚存在较大的争议。同时,患者PFNA内固定手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临床上研究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0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采用内固定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LCP组和PFN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患者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身高、体重以及内科合并症情况,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术后愈合时间,显著少于LC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LCP组(1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FNA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LC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治疗后负重时间,显著短于LC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强迫进入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方差分析显示F=15.621,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髋关节功能和T值、BMI、负重时间、及是否伴有小粗隆骨折有线性关系。R方=0.652 R=0.835,表明早期髋关节功能和是否存在小粗隆骨折、T值、BMI和患者负重时间相关程度高,标准化系数中骨密度值和负重时间的绝对值最大,表明如果患者骨密度值较好,采取早期负重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髋关节功能评分。
  结论:(1)PFNA和LCP不同治疗方法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但是和LCP相比,PFNA更具微创性,对患者创伤更小,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2)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负重时间、是否存在小粗隆骨折、BMI指数有密切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