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6h】

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3 实验分组

4 治疗方法

5 血清BuChE测定

6 观察指标

7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8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变化

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变化

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DR评分变化

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uChE活性含量变化

6 血清BuChE活性含量与MMSE、ADL、CDR评分的相关性

7 安全性评价

附表

讨论

1 VD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2 丁苯酞和艾地苯醌的药理作用机制

3 丁苯酞联合艾迪苯醌治疗VD疗效显著

4 血清BuChE活性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治疗作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活性含量的变化,探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分别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明确诊断为VD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45~80岁,中位数年龄65.3±8.5岁。病程均在1~12个月。所有病例符合第4次修订的美国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IV)、国立神经病及卒中研究所-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与教育协会( NINDS-AIREN)的VD标准诊断。将90例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丁苯酞组(NBP)-单纯给予丁苯酞治疗(0.2g/次,3次/日,口服),艾地苯醌组(IDBN)-单纯给予艾地苯醌治疗(30mg/次,3次/日,口服),联合治疗组(CMT)-联合给予丁苯酞+艾地苯醌治疗,每组各30例患者。三组均给予丹红注射液为基础治疗及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分别于用药前(0 w)及用药后2w、4w和8w四个时间点,观察以下指标:①采用临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量表(CDR)对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定;②采用硫代丁酰胆碱法(DTNB比色法),测定VD患者血清BuChE活性含量;③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变化;④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VD患者三组之间的治疗效果;血清BuChE含量变化,以及血清BuChE含量与MMSE、ADL、CDR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基础疾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治疗前(0 w)及治疗后2 w、4 w、8 w进行MMSE、ADL及CDR量表评分。①联合治疗组、单独丁苯酞组和单独艾地苯醌组治疗前、后比较,MMSE评分均提高,ADL评分均下降,CDR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治疗组较单独丁苯酞组和单独艾地苯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MMSE评分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下降,CDR评分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8 w后各项评分显著改善,MMSE评分提高3.04分,ADL分数下降30.69分,CDR分数下降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独丁苯酞组和单独艾地苯醌组各时间点MMSE、ADL、CDR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组于治疗前(0 w)及治疗后2 w、4 w、8 w进行BuChE活性含量测定。①联合治疗组、单独丁苯酞组和单独艾地苯醌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血清BuChE活性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治疗组血清BuChE活性含量明显低于单独丁苯酞组和单独艾地苯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独丁苯酞组和单独艾地苯醌组之间治疗后BuChE活性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血清BuChE活性含量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ADL评分呈正相关、CDR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64,0.67,P<0.05)。
  5药物安全性评价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1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能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丁苯酞与艾地苯醌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VD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2通过比较治疗前后MMSE、ADL及 CDR的动态评分变化,8周是最佳用药周期,具有极其显著的疗效。
  3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降低血清BuChE活性含量能力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且BuChE活性含量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说明BuChE含量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判断VD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著录项

  • 作者

    范凡;

  •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学科 神经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贺丹;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9.13;
  • 关键词

    丁苯酞; 艾地苯醌; 血管性痴呆; 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