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6h】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焦虑与抑郁评分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之间抑郁/焦虑的比较

3 不良心血管事件

4 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6个月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及其临床预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冠心病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仍然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要疾病之一。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精神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共病情感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重视。大量的研究证实,抑郁/焦虑已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简称PCI)成为除传统药物治疗外,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诊疗手段。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一项微创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对冠心病患者仍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不同血管病变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一,尤其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存在而又不能完全血运重建时,可表现为抑郁、焦虑甚至两者同时存在,以致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难以回归社会。所以,越来越多的心内科医生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开始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及其临床预后。
  方法:
  将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71例)及多支病变组(118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术后1周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并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持续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
  结果:
  1.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心率、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心功能分级(NYHA)、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既往冠脉支架植入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射血分数(EF)、抗抑郁焦虑药物应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单支病变组术后1周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为33例,占19%,焦虑的冠心病患者为13例,占8%,无中重度抑郁/焦虑的患者;单支病变组抑郁评分为4(4),焦虑评分为3(2)。多支病变组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为39例,占33%,焦虑的冠心病患者为27例,占23%,中或重度抑郁的患者1例(抑郁评分为25分),中重度焦虑的患者2例(评分分别为21分和25分);多支病变组抑郁评分为6(6),焦虑评分为4(4)。两组在抑郁/焦虑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多支病变组抑郁/焦虑程度重于单支病变组[6(6)vs4(4)、4(4)vs3(2)]。
  3.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术后6个月的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及5%。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术后6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术后6个月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往往出现情感障碍,多表现为抑郁/焦虑,但抑郁/焦虑程度通常较轻。
  2.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病变组抑郁/焦虑程度重于单支病变组。
  3.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个月,多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两组之间无差异。
  4.冠脉介入术后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6个月生存率无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