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613例末端回肠病变的内镜和临床随访研究
【6h】

613例末端回肠病变的内镜和临床随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结果

1 临床特征

2 内镜特征:

3 病理特征:

4 治疗及随访情况

5 内镜及病理诊断符合情况

6 29例肠结核与14例克罗恩病在临床症状、镜下表现、病理特征上的比较

附图

附表

讨论

1 疾病分类

2 疾病特点

3 内镜及病理检查意义

4 随访意义

5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小肠疾病诊断技术的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613例末端回肠病变,总结末端回肠病变的种类、临床特征、镜下表现及病理特征,评价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并着重探讨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以加强大家对末端回肠疾病的认识。
  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镜室自2006年6月~2015年6月间23331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的613例末端回肠病变病例,就其临床特征、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采用SPSS17.0标准化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本组资料中男性383例,女性230例,男女比:1.67:1,年龄4~83岁,平均年龄:42.57±16.13岁,主要表现为腹痛58.24%(357/613)、腹泻25.77%(158/613)、腹胀15.33%(94/613)、便血13.38%(82/613)、发热6.36%(39/613)。
  2、末端回肠病变总检出率2.63%(613/23331);明确诊断的有13种疾病,依次为末端回肠炎289例,占47.15%(289/613);非特异性小肠溃疡153例,占24.96%(153/289);肠结核29例,占4.73%(29/613);溃疡性结肠炎28例,占4.57%(28/613);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1例,占3.43%(21/613);克罗恩病14例,占2.28%(14/613);腹型过敏性紫癜12例,占1.96%(12/613);息肉11例,占1.79%(11/613);淋巴瘤4例,占0.65%(4/613);缺血性肠病4例,占0.65%(4/613);肠白塞病3例,占0.49%(3/613);小肠腺癌1例,占0.16%(1/613);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占0.16%(1/613);无法确诊病例43例,占7.01%(43/613)。
  3、末端回肠病变内镜下大体分为以下5种形态:①充血、水肿、红斑369例,占60.20%(369/613);②糜烂324例,占52.86%(324/613);③溃疡251例,占40.95%(251/613);④增生20例,占3.26%(20/613);⑤狭窄12例,占2.00%(12/613)。
  4、内镜及病理诊断符合率:末端回肠炎、息肉、淋巴瘤、小肠腺癌均为100%,溃疡性结肠炎82.14%,非特异性小肠溃疡81.70%,肠结核55.17%,克罗恩病42.85%,肠白塞病33.33%,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8.57%,腹型过敏性紫癜25.00%,缺血性肠病25.00%,系统性红斑狼疮0%。
  5、613例末端回肠病变患者570例随访成功,随访率92.99%(570/613),随访时间6个月~9年不等,失访43例(7.01%)。
  6、在29例肠结核与14例克罗恩病临床症状的比较中,便血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在克罗恩病更常见;两者在镜下表现比较中,鹅卵石征、节段性改变、环形溃疡、纵行溃疡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鹅卵石征、节段性改变、纵行溃疡更常见于克罗恩病,环形溃疡更常见于肠结核;两者在病理特征比较中,干酪样肉芽肿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酪样肉芽肿仅存在于肠结核中。
  结论:
  1、电子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末端回肠病变的最重要诊断手段,但应重视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性治疗等综合手段。
  2、末端回肠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主要是末端回肠炎和非特异性小肠溃疡,恶性病变少见,主要是淋巴瘤和小肠腺癌。
  3、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在临床症状、镜下表现及病理特征上有迹可循,但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深入研究总结。
  4、随访在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要重视随访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