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6h】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器械与设备

3 治疗过程

4 疗效评价指标

5 统计分析

6 质量控制

结果

1 手术结果

2 疼痛改善情况

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4 骨水泥注射情况

5 术后病情进展状况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技术。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河北省肿瘤医院)骨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应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33例四肢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配对,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同时根据标准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对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术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注射情况,并对33例患者骨转移灶进行随访,观察原转移灶进展情况、有无新发病灶以及患者死亡情况。
  结果: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50min不等,注入骨水泥量为2~8ml,术中出血量为5~16ml。
  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8.00±2.00)分降低为术后24小时的(5.00±2.00)分及术后2周的(5.00±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47, P<0.001;u=-4.81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24小时及2周疼痛缓解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40.00±20.00)分提高为术后4周的(60.00±3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45,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即对患者复查,其中7例针道附近出现骨水泥渗漏,18例骨水泥填充充盈良好,8例骨水泥基本充盈,无骨水泥充盈欠佳的情况,不同充盈结果之间患者术后24小时及2周疼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0.807;Fisher,P=0.245)。
  对33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3个月,随访期,6个月内死亡2例,6~12月内死亡4例。复查病灶时发现,25例骨转移灶稳定;3例患者出现新发骨转移灶;2例患者病灶范围增大,疼痛加重;1例患者原转移灶部位发生病理性骨折。
  结论: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肢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较于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手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该技术在治疗四肢骨转移瘤方面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