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进针点的解剖学研究
【6h】

儿童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进针点的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和解剖学测量

3 评定标准

结果

1 临床结果

2 进针点解剖学测量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桡骨颈治疗技术及研究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桡骨颈骨折是儿童桡骨近端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儿童骨折中所占比例超过1%,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10%。肘关节复杂的解剖和桡骨颈的血供使得桡骨颈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儿童骨折存在一定的自我塑形能力,对于桡骨头成角≤30°移位多认为属于稳定性骨折,直接用石膏固定肘关节即可。而对成角>30°患者的治疗争议较大,特别是SteeleⅡ型以上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常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斜形固定或经肱骨小头固定,因对局部血运破坏较大,易发生旋转功能障碍、不愈合、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等并发症。近年来,应用弹性髓内钉采用Mé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单纯应用此法治疗明显移位成角的桡骨颈骨折复位效果欠佳。虽然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可以改善骨折移位,但由于桡骨颈外侧缘常有不同程度的嵌插和压缩,复位后桡骨小头外侧失去原有桡骨颈的支撑作用,多为不稳定型,因此应用弹性髓内钉能进一步改善成角移位,并行内固定稳定骨折。克氏针撬拨有损伤骨间背神经的可能,目前还没有作者对撬拨克氏针进针点提出明确的定位。
  随着小儿骨科不断发展,我们开展了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桡骨颈骨和直接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并在需要行肘关节后外侧切口的病人进行了撬拨进展点的解剖学初步研究,观察安全进针点的范围,为临床提供安全撬拨克氏针进针点。观察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桡骨颈骨和直接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后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闭合复位失败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克氏针安全进针点。
  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27例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病例患儿,直接应用撬拨复位后弹性髓内钉复位固定。术后石膏托4周。需要解剖学测量的病人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在肱骨小头外缘至尺骨骨性后缘最短距离做连线,并标记中点,以此连线作为一边向远端做正方形田字格,田字格中心即为进针点。测量边长,测量进针点至肱骨小头外缘与尺骨骨性后缘最短距离连线的距离,测量进针点与肘肌和尺侧腕伸肌间隙的直线距离。
  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5~33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6周。术后X片依据Métaizeau整复标准评估,优27例。最终随访时Tibone和Stoltz评分,优20例,良6例,可1例,2例患者出现钉尾皮肤软组织刺激症状。解剖学测量边长24-36mm,平均29.4mm,测量进针点至肱骨小头外缘与尺骨骨性后缘最短距离连线距离12-18mm,平均14.7,进针点与肌间隙距离-3-4mm,平均0.2mm,27例病人撬拨复位采用本进针点无神经损伤发生。
  结论:以肱骨小头外缘与尺骨骨性后缘最短距离连线为一边,向远端做正方形田字格,田字格中心即为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安全进针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