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h】

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一、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二)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全球化进程

(一)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不能脱离全球化进程

(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进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范例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系列基本问题

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三、全球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机遇

(一)科技全球化进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1.科技全球化推动了传统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飞跃

2.科技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3.科技进步的精神成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主观条件

(二)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世界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1.世界先进的科技、交通、通讯等设施和手段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可以利用的外资,并有利于对外进行投资,同时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全球化迫使发达国家认识到它们的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从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政治民主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变革

(五)全球化促进社会发展理论从简约的经济发展转变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四、全球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严峻挑战

(一)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平性,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挑战。

(二)西方意识形态及腐朽文化对中国文化建设形成挑战

(三)高科技被用于战争武器,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四)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提出严峻挑战

五、加速发展,迎接挑战,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美好未来

(一)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价值选择

(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现途径

(四)坚持开放促进内源性发展

1.中国应有自己发展的独特道路和自主性

2.“内源发展”的目的是内在目的

3.“内源发展”强调:内源发展是全面的自主性

注释

参考书目

论文摘要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化成为一个流行的词语.在西文政界、经济界、社会舆论界有关全球化的讨论一直在持续.1998年5月10日,德国《世界报》的一篇文章,其标题就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