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66年邢台地震救灾机制研究
【6h】

1966年邢台地震救灾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邢台地震简述

(一)邢台地区简介

(二)灾情概况

(三)灾情分析

二、邢台地震救灾机制阐述

(一)应急决策与组织

1.决策与部署

2.应急指挥机构

3.救援力量

(二)应急救援与处置

1.基本生活保障

2.医疗与防疫

3.稳定社会秩序

(三)灾后恢复与重建

1.恢复生产

2.重建家园

三、邢台地震救灾机制评析

(一)救灾管理机制评析

(二)救灾运行机制评析

(三)救灾保障机制评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66年邢台地震是1949年后首次发生在我国大陆人口稠密地区、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地震群,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说,它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发源地,是我国地震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它是我国救灾机制发展的阶梯点,是我国救灾事业进步的加速器。 新中国的救灾机制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从1954年江淮水灾到1958黄河洪水,再到1966年邢台地震,经过一系列的救灾实践后,就基本定型为“统一决策、部门协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救灾机制。邢台地震作为我国救灾机制发展的阶梯点,具有较好的区域性个案研究价值。通过对邢台地震救灾机制的微观分析,提炼出六十年代救灾机制的特点与缺失。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有助于透观我国救灾制度发展的历史性与必然性;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以期对当前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目前,学术界此论题及相关研究比较薄弱。首先,对邢台地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方面,社会科学角度的研究十分稀少,而且均长于史料堆砌、缺于理论分析。其次,有关建国后救灾机制的研究也十分有限,大多是宏观系统性有余、微观分析性不足。所以,从建国后救灾机制角度对邢台地震进行区域性个案研究有着较好的学术价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南,综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关理论,兼取社会史、口述史、计量史学等研究方法,合理参照现有相关理论,充分发掘历史档案资料,对邢台地震作区域性微观研究。第一部分,对邢台地震进行简述,包括邢台地区简介、灾情概况、灾情分析等。首先宏观把握受灾普遍性,其次利用地震社会学深入分析受灾特殊性,以求更全面、更深刻地综括地震情况。第二部分,对邢台地震救灾机制详细阐述。以救灾一般环节为顺序,以具体历史档案为依据,分为应急决策与组织、应急救援与处置、灾后恢复与重建三部分,并以此为纲逐层详细展开,翔实再现邢台地震救灾活动历史全貌。第三部分,对邢台地震救灾机制评析。按救灾机制有机构成,分别对救灾管理机制、救灾运行机制、救灾保障机制进行评析,在总结各组成机制特点缺失的基础上,联系当今应急体系建设,突显我国救灾机制发展的一脉相承与日臻完善,映射中共执政以来应灾思想的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 邢台地震的抗震救灾实践,为我国防灾救灾机制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和珍贵的民族智性。这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智性又不断催生出我们对灾害的深刻认识,激励我们更加科学、理智、坚毅地面对每一次灾害。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吸取历史经验和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国家着力进行防灾、备灾、救灾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机构设置到应急预案,从法律法规到应急演练,从科普宣传到全民动员,无不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和宏大决心。但这仅仅只是起步,现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与制订,而要能够使它真正地付诸实践、服务人民,需要全社会、全民族的意识统一和团结努力。

著录项

  • 作者

    张艳;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志永;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工程地震;
  • 关键词

    地震; 救灾机制; 灾情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