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6h】

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对比分析法

3.专家访谈法

4.个案研究法

一、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一)对非洲援助的理念深化,政策日趋成熟

1.20世纪对非洲援助政策的演进历程

2.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的新发展

(二)对非洲援助的平台稳健,成效显著

1.中非合作论坛助推对非洲援助进程

2.对非洲援助承诺加速落实

(三)对非洲援助的方式多样,切合实际

1.强化平等互利的援助方式

2.适当增加无偿援助比例

3.加大技术帮扶力度

4.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

二、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动因

(一)非洲在当前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非洲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础和立足点

1.政治利益

2.经济利益

(三)对非洲援助是增强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1.文化领域

2.教育领域

3.医疗卫生领域

(四)西方社会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非难

1.“新殖民主义”的内涵

2.“新殖民主义”非难产生的根源

3.驳斥“新殖民主义”论调的依据

三、中国对非洲援助对中非关系的影响

(一)中非关系现状

(二)对非洲援助对中非关系的积极影响

1.增进了中非政治互信

2.提升了中非经贸合作水平

3.密切了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4.推进了中非民间交往

(三)中非关系及中国对非洲援助面临的新挑战

结语

(一)加强国际协调,注重国际宣传

(二)探索对非洲援助的新模式

(三)重视民间交往在对非洲援助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四)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对非洲经贸援助项目的互利共赢

(五)加强对援非企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政策经历了巨大转变,非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赋予了新的高度和内涵。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对非洲援助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相对成熟的援助理念,汲取了典型的经验和做法,而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特点,援助的体系、机制日趋完善,援助的规模不断扩大,援助的方式更加多样,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对非洲援助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近10年的对非洲援助历程,重点从对非洲援助的新特点、援助动因以及对中非关系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分析。针对当前中非关系所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实施对非洲援助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推动对非洲援助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在系统回顾中国对非洲援助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对非洲援助的新特点,并分别从援助的理念和政策、援助实施的平台以及援助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详述,以便总体上对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发展现状和走势有较为明晰的把握。
   第二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深入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非洲在当前国际事务中重要性日益凸显;非洲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础和立足点;援助非洲是增强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针对近年来西方舆论向中国发起的“新殖民主义”非难,本文首先深刻分析了此类论调产生的根源和本质,继而从中非友好交往历史和现阶段双方资源禀赋、经济格局等方面进行了有力驳斥。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论文从新世纪对非洲援助与中非关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入手,重点探讨了对非洲援助对于中非关系的影响,既分析了援助对于增进中非政治互信、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密切国际事务合作和推动民间交往方面的积极作用,也直面了当前中非关系和对非洲援助所面临的挑战甚至质疑。
   此外,本文在结语处,就新世纪如何趋利避害,把握中非关系有利因素,继续推动对非洲援助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赵金合;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军;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822.34;
  • 关键词

    中国对非洲援助; 外交战略; 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