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7年“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中国青年队攻防特征的研究
【6h】

2007年“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中国青年队攻防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导论

1.1选题依据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基本概念

1.3.1 攻守特征的界定

1.3.2定位球战术的界定

1.3.3有效进攻的界定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录像观察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2.2.5比较方法

2.2.6归纳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青年队的阵型与变化

3.2 中国青年队进攻特征分析

3.2.1进球情况分析

3.2.2有效进攻情况分析

3.3 中国青年队防守特征分析

3.3.1失球情况

3.3.2从对手进攻情况分析国青队的防守状况

3.4 中国青年队定位球战术特征

3.4.1前场任意球

3.4.2角球的进攻与防守

3.5 中国青年队与国外强队战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3.5.1 进攻特征的比较分析

3.5.2 防守特征的比较分析

3.5.3定位球战术的比较分析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1 中国青年队进攻特征

1.2 中国青年队防守特征

1.3 中国青年队定位球战术特征

1.4.中国青年队个人特点的比较

2 建议

2.1 进攻需要改进的方面

2.2改进运动战防守

2.3改进定位球战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85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看了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杯世界锦标赛的录像指出:看到各个队无论在技术方面、体育道德方面都表现很好。他们踢得很有朝气,是世界足球运动的希望。中国队也踢得不错。我们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从少年抓起。2000年在秦皇岛召开了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会议在总结我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现状和借鉴世界足球强国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级足协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青少年足球工作上来的战略发展思想,并且明确指出,今后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是地方足协的首要职责和首要任务。这一战略性调整,把发展青少年足球进一步摆上了工作日程,标志着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我国足球运动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今后我国足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目标就是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且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青年足球品牌赛事,搭建一个在青少年足球人才交流方面的有效平台,加快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接轨的步伐,提高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国成年足球的进步。根据竞赛规程,2007年度比赛有六支队伍参加,进行单循环比赛,按照积分进行排名。包括韩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中国、鲁能等在内的多支国家青年代表队参加比赛。
   这种级别的赛事和赛制,对研究中国青年队与世界其它国家青年男子足球队的技战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本文把2007年“潍坊杯”中国青年队的全部15场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青年队的进攻和防守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与国外强队进行全方位比较,从中发现中国青年队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和研究世界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国青队的进攻特征:中国国青队进攻队员在摆脱和跑位这两个方面做的不够突出;本次比赛中更多的是运用小整体进攻方式,进攻中核心球员的作用不突出,个人技术在进攻中作用发挥不大,中国国青队的得分手段多,进攻中多点开花;中国青年队整体战术中运用边路进攻为主,中路进攻为辅;中国青年队定位球进攻作为一项得分的重要手段运用,并且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中国球员在进攻中表现出的团队精神是所有参赛球队中最突出的。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国青队的防守特征:中国国青队中路的防守要好于边路;中国国青队整体防守战术运用较为合理;在与强队比赛时,中国国青队的防守阵容紧凑,防守投入的人员多;特点突出的是中场队员的防守;中国国青队站位和盯人准确,贯彻教练意图明确;中国国青队抢截果断,特别是抢截的使用,较国外球队频繁;中国国青队保护和补位及时;但围抢战术运用较少;中国国青队定位球防守战术得当;中国国青队在定位球中没有失球;中国国青队依靠身体的优势防守,防守中身体的压迫式防守比较多;中国国青队的防守如同进攻一样,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防守队员勇于封堵对方的传球和射门,积极进行身体的接触和对抗。定位球进攻战术多于同年龄段其他国家国青队队员,定位球防守战术运用合理,纪律性强。
   并提出相应建议:在个人技术、意识、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加强进攻的改进:注重运动战防守以及改进定位球战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