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必修)课教材演变
【6h】

建国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必修)课教材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问题的提出

1.1 文献综述

1.1.1 国外体育教材现状

1.1.2 国内体育教材研究现状

1.1.3 国内体育教材研究现状分析

1.1.4 关于教材、课程、培养目标概念的认识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分析法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 田径教材的指导思想与编写背景

3.1.1 起步阶段(1949-1965年)

3.1.2 停滞阶段(1966-1976年)

3.1.3 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2000年)

3.1.4 规范与提高阶段(2001年--)

3.2 田径教材培养目标比较

3.2.1 起步阶段(1 949-1 965年)

3.2.2 恢复与发展阶段(1 977-2000年)

3.2.3 规范与提高阶段(2001年--)

3.3 田径教材的结构体系比较与分析

3.3.1 不同时期田径教材版面结构比较与分析

3.3.2 同一时期、不同版本版面结构体系比较与分析

3.4 不同版本《田径》教材内容结构的比较研究

3.5 田径教材的版面页数比较与分析

3.5.1 不同版本版面页数比较与分析

3.5.2 同一时期、不同版本版面页数比较与分析

3.6 不同版本田径教材的特点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田径运动素来有运动之母的美誉,是在体育运动中最早开展的运动项目,也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不可或缺的运动项目,发展田径运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不断的进行改革、变化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体育教育教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体现在体育教材的变化上,建国后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田径(必修)课教材的演变体现了这一点。从1949年12月,原教育部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开始,到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校体育田径类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内容载体的田径教材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编写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能否培养出高素质、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田径教育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6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体育学院本科讲义《田径运动》(上、下册)到2008年版体育学院的教材《田径运动教程》,从依据原教育部1980年颁布的全国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1987年出版的高等师范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教材到2009年5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田径》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多个出版社出版的几十种版本的田径教材。那么,在这些教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规律性变化?它们出现了哪些新的内容?它们减少或删除了哪些内容?对此,笔者从历年来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中,按照时间前后关系及代表性,从中抽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11种版本教材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对现用教材提出合理化改革建议,以期有益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合理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必修)课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更富有先进性,更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富有个性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做些有意义的探索。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两个不同出版社的11种不同版本田径教材发展历程,教材在结构、内容、表达形式上的发展变化、影响教材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版本教材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各不同的时期版本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都能够符合当时社会对田径体育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保持了一致;在结构上,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教育专业田径教材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变化,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的容量和覆盖面也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指导思想的变化,越来越重视学生各种基础能力的的培养,并且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编写特点;在运动技术教学的选择上,去除了部分难度较大的项目,并把健身走、有氧健身跑、健身跳跃和健身投掷等新兴运动项目列为实用健身的重要部分,为在学校里顺利开展、普及田径运动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