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钨/钒氧簇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6h】

多钨/钒氧簇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多金属氧簇化学简介

1.2 多钨氧簇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2.1 含N有机配体-钨氧簇合成研究

1.2.2 含N,O有机配体-钨氧簇合成研究

1.2.3 离子液体-多钨氧簇合物合成研究

1.3 多钒氧簇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3.1 同多钒氧簇合物合成研究

1.3.2 杂多钒氧簇合物合成研究

1.4 多钨/钒氧簇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合成中的影响因素

1.4.1 多钨/钒氧簇的合成方法

1.4.2 多钨/钒氧簇合物合成中的几个影响因素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6 测试表征方法及所用试剂

1.6.1 测试手段

1.6.2 化学试剂

第二章 吡啶羧酸类有机配体修饰的多钨氧簇

2.1 引言

2.2 化合物1-2的合成

2.3 化合物1-2的结构

2.3.1 X-射线衍射晶体学数据

2.3.2 化合物1-2的结构

2.4 化合物1-2的结构表征

2.4.1 化合物1-2的FF-IR光谱

2.4.2 化合物1-2的XRD测定

2.4.3 化合物1-2的TGA分析

2.4.4 化合物1-2的荧光分析

2.4.5 化合物的电化学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离子液体-钨氧簇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化合物3-5的合成

3.3 化合物3-5的结构表征

3.3.1 化合物3-5的FF-IR光谱

3.3.2 化合物3-5的XRD测定

3.3.3 化合物3-5的紫外分析

3.3.4 化合物的电化学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同多钒氧簇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化合物6-8的合成

4.3 化合物6-8的结构

4.3.1 X-射线衍射晶体学数据

4.3.2 化合物6-8的结构

4.4 化合物6-8的结构表征

4.4.1 化合物6-8的FT-IR光谱

4.4.2 化合物6-8的XRD测定

4.4.3 化合物6、8的XPS表征

4.4.4 化合物7的TGA分析

4.4.5 化合物的电化学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杂多硅钒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

5.1 引言

5.2 化合物9的合成

5.3 化合物9的结构

5.3.1 X-射线衍射晶体学数据

5.3.2 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

5.4 化合物9的结构表征

5.4.1 化合物9的FT-IR光谱

5.4.2 化合物9的XRD测定

5.4.3 化合物9的TGA分析

5.4.4 化合物9的XPS表征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展开▼

摘要

目前,多金属氧簇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备受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并且在催化、电化学、磁性和光化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钨/钒氧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结合分子设计原理,采用常规合成方法及水热合成方法,成功构筑了一系列基于钨/钒氧簇的多金属氧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FT-IR、TGA分析、UV-vis、XRD、XPS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一些化合物的荧光及电化学性能。
   1.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磷钨酸为构筑块,通过引入羧酸类有机配体,合成了两例基于磷钨酸盐的多金属氧簇合物。
   Na4(H7C7NO4)4(PW12O40)2·9H2O(1)
   H6(C6H5NO2)3[PW12O40]·H2O(2)
   化合物1是通过碱金属Na原子连接两个Keggin型[PW12O40]3-构成二聚体,再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具有两个孔道的超分子化合物。化合物2是由[PW12O40]3-为阴离子,与原位反应得到的3-吡啶甲酸阳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具有葵花状结构的3D超分子化合物。两例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荧光性能。
   2.以离子液体1-乙基溴化吡啶与磷钨酸、硅钨酸合成了三例离子液体-多钨氧簇合物。
   [C7H10N]3PW12O40(3)[C7H10N]3SiW12O40(4)
   [C7H10N]6P2W18O62(5)
   通过核磁、红外、XRD、紫外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电催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3.利用水热合成方法,通过引入含N有机配体,以五氧化二钒为初始原料,成功得到了三例同多钒氧簇合物。
   [Zn(C12H8N2)]2(VⅤ12O32)·H2O(6)
   Ni[H(C3H10N2)3][VⅣ5VⅤ10O36(Cl)](7)
   [ZnH3(C3H10N2)2][VⅣ8VⅤ8O38(Cl)](8)
   化合物6是由[Zn(C12H8N2)]24+和较少见的[VⅤ12O32]4-阴离子簇形成的一个2D层状化合物。化合物7是[VⅣ5VⅤ10O36(Cl)]3-阴离子簇与[NiH(C3H10N2)3]3+配位阳离子以…ABAB…形式交错排列,阴阳离子层之间通过N-H…O氢键作用,构筑的一例3D超分子结构。化合物8是[VⅣ8VⅤ8O38(Cl)]5-以孤立簇形式与[ZnH3(C3H10N2)2]5+之间通过广泛的N-H…O氢键作用构筑成具有奥运五元环形状的3D超分子结构。
   4.以[VⅣ15Si6O42(OH)6(H2O)]6-阴离子簇为构筑单元,通过过渡金属Cd离子将阴离子簇与有机胺1,3-丙二胺桥联,构筑了一例1D直线链状结构的化合物。
   (Hpdn)2(H2pdn){[Cd(pdn)2(H2O)2][VⅣ15Si6O42(OH)6(H2O)]}·9H2O(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