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
【6h】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一、生态观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态

1.生态的词源含义考察

2.生态的学术含义考察

(二)生态观

1.生态观的概念界定

2.生态观的历史追溯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产生和历史演进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理论来源

1.近代英法两国的机械自然观

2.德国古典哲学的抽象自然观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芽

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

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发展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1.提出生态观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2.揭露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根除生态危机的途径: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4.展现生态观的价值旨归:生态和谐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本特征

1.突显实践性

2.重视系统性

3.体现人本性

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为我们认识人与自然提供理论指导

2.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指南

3.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实践价值

1.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

2.应健全资源开发和使用制度

3.应制定严格的干部考评制度

4.应自觉地遵守生态伦理制度

5.应积极追求绿色的消费方式

6.应大力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21世纪,人类在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之时不得不面对生态危机的种种挑战,这种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学者们尤其是一些生态学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研究上,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点。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生态观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研究,这为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奠定了基础。“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是指家或者我们生存的环境。生态主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关系的学科被称为生态学,而研究生态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进而得出的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观点则称之为生态观。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产生和演进。在这一部分,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既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自然和人。又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理论来源。第二个问题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即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四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芽主要体现于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恩格斯的《乌培河谷来信》等文章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本形成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主要体现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考中,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及的有关人类文明的起源、多样性的观点中蕴含着已得到发展的生态观。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已出现的生态问题,揭示了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将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进一步指出唯有变革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消除生态危机,从而得出结论:生态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价值旨归。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性、系统性和人文性。
  第四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即如何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与现实结合起来,从中找到解决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路径:我们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应健全资源开发和使用制度;应完善严格的干部考评制度;应自觉地遵守生态伦理制度;应积极追求绿色的消费方式;应大力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为了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就需要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并将其与当今现实结合起来,力求从中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从而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