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h】

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国家有效治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原则

(一)国家治理与国家有效治理的概念及区别

1.国家治理的概念与涵义

2.国家有效治理的概念

3.国家治理与国家有效治理的主要区别

(二)国家有效治理三大原则

1.妥协性原则

2.合作性原则

3.协商性原则

二、当前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当前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

2.大国治理与治理资源匮乏的矛盾

3.发展中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

(二)影响我国国家有效治理的主要因素

1.封建专制的文化传统

2.较为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低水平

4.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

三、我国国家有效治理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培养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治理主体的成长及合作治理的多元参与模式

(二)寻求开放式的有效治理

(三)培植民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根基

(四)通过行政协调达到有效治理

(五)借鉴新制度主义的核心思想推动有效治理

1.制度创新需遵循的原则

2.新制度主义导致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

3.制度通过型塑个人的行为规范而影响决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任何国家治理都必须解决治理有效性的问题,处在转型社会的中国,目前国家对社会的治理有诸多问题:如危机频发与制度滞后,权威治理与分权自治的央地博弈,民主化与市场化的共振危机,运动治理与法理治理的抉择。然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又有着我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应对有效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有效治理实现重大转型:第一,国家有效治理历经从注重效率优先的发展型国家到公正价值诉求的和谐型国家有效治理模式演变;第二,国家有效治理是从全能国家一元有效治理逐渐演进到市场、国家与社会多元并治;第三,国家有效治理是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再到通过国家有效治理自身推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第四,国家有效治理作为满足国家有效治理主体利益需求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政府有效治理论,更是一种社会运动。
  国家有效治理是有效治理主体之间不断调整、协调互动和综合平衡的过程。就经济而言,脱嵌的市场既会带来大量物质财富也会产生许多消极因素,只有嵌入社会建设的市场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方向;就政治而言,政府天生具有自我扩展倾向,只有在民主与法治的制度约束之下,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才会健康成长;就文化而言,意识形态世俗化,决策更加理性与科学化,努力促进公民主体的文化自觉,是文化走向繁荣创新的重要保证;就社会而言,追求公正,保障民生,努力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强国家一强社会有效治理模式,是迈向国家善治的关键路径。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和伟大梦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有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繁荣和富强,为国家有效治理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人为本”的国家有效治理目标得以确立。自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效治理道路已初步形成。
  论文分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解释国家有效治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原则;第二部分分析当前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实现我国国家有效治理的可行性对策。
  论文首先对国家有效治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国家有效治理的三大原则入手具体分析了国家有效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当前我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的存在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以及制度短缺和制度失效等主要问题,进而以问题为支点深入探究其背后存在的封建专制传统、社会转型等原因。最后,论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多元治理、开放式治理、行政协调以及利用新制度主义核心思想来解决有效治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本文在写作前期的资料搜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在具体研究中采用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对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