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部薄夹层分布规律研究
【6h】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部薄夹层分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1章喇嘛甸油田概况

1.1油田区域构造背景

1.1.1喇嘛甸油田构造特点

1.1.2喇嘛甸油田构造演化过程

1.2喇嘛甸油田开发现状

1.2.1喇嘛甸油田储层性质

1.2.2喇嘛甸油田油气水性质

1.2.3喇嘛甸油田地层特征

1.2.4喇嘛甸油田层组划分和对比

1.2.5喇嘛甸油田油层对比

1.2.6喇嘛甸油田静态解释常用的电测曲线

1.3喇嘛甸油田沉积特征

1.3.1油田区域沉积背景

1.3.2喇嘛甸油田沉积体系的沉积背景

1.3.3喇嘛甸油田沉积微相特征

1.3.4喇嘛甸油田储层精细描述

1.3.5喇嘛甸油田沉积微相识别

1.3.6喇嘛甸油田沉积微相特征

1.4储层非均质特征

1.4.1储层非均质研究的内容

1.4.2储层非均质研究的思路

1.4.3储层非均质研究的方法

1.5喇嘛甸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章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部薄夹层分布规律研究

2.1厚油层内部薄夹层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2.1.1河流相沉积厚油层的层次性及划分方案

2.1.2研究原理

2.1.3研究方法

2.2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部薄夹层分布特征

2.2.1厚油层砂体内部薄夹层的概念与分类

2.2.2井间薄夹层的预测

2.2.3厚油层内部隔夹层分布特征

2.2.4厚油层内部结构单元的组合特点

2.2.5厚油层内部薄夹层分布规律

第3章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3.1研究方法

3.2不同类型夹层对油水渗流作用的影响

3.2.1夹层分布较稳定的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

3.2.2夹层分布不稳定的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

3.2.3底托、悬挂式结构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

3.2.4楔状镶嵌式结构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

3.2.5底形切叠式结构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

3.2.6交错迷宫式结构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

第4章应用效果及评价

4.1应用效果

4.1.1对于底托、悬挂、底型切叠、楔状镶嵌、断层遮挡型剩余油的挖潜对策

4.1.2交错迷宫、楔状镶嵌型剩余油挖潜对策

4.1.3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挖潜对策

4.2剩余油挖潜效果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阐述了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砂体的沉积模式特点,结合厚油层砂体的沉积特征和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需要,运用层次界面分析原理,提出了从砂体的成因入手,与相同沉积模式的野外露头沉积进行类比,结合取芯井实际资料、现代河流沉积,对大量动静态资料进行分析,对厚油层砂体内部的薄夹层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总结厚油层砂体内部薄夹层的分布特征的研究思路。从理论上论述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实践上系统的给出了厚油层砂体内部薄夹层的识别方法,总结了直线型、曲线型、树枝型、隐切型等4类7种薄夹层空间分布特征,及与不同类型薄夹层对应的剩余油类型,并根据薄夹层的分布特征总结出不同类型薄夹层对油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及相应的剩余油挖潜方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的方法,在厚油层内部剩余油挖潜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认识到储层建筑结构研究是分析厚油层砂体内部薄夹层的基础;影响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挖潜剩余油时应根据影响剩余油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厚油层建筑结构研究是一个点(井点)——线(剖面)——面(沉积相带)——体(砂体)的过程,对砂体的认识是相对的、渐进的,并且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描述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对砂体的认识会逐步的接近客观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