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毽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比研究
【6h】

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毽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对毽球运动了解的调查研究

3.1.1 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调查

3.1.2 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对毽球运动的兴趣调查

3.1.3 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对毽球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3.1.4 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对毽球运动作用的认识调查

3.2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师资情况对比分析

3.2.1 京津冀地区高校教师担任中国毽协委员情况调查

3.2.2 京津冀地区高校教师担任毽球裁判员情况调查

3.2.3 京津冀地区高校教师担任毽球教练员情况调查

3.2.4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专项训练课与普修课师资比例情况调查

3.3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情况对比分析

3.3.1 京津冀地区高校体育毽球课程开设现状概要

3.3.2 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担任毽球运动员情况调查

3.3.3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

3.4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竞赛成果对比分析

3.4.1 毽球赛事现状及价值

3.4.2 国内外高校毽球运动水平现状调查

3.4.3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专业竞技水平现状调查

3.5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运动员招生与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3.5.1 招生政策情况对比分析

3.5.2 各高校生源情况对比分析

3.5.3 各高校毽球专项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3.6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科研情况对比分析

3.7 京津冀地区高校毽球运动保障条件情况对比分析

3.8 影响高校毽球运动开展主要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踢毽子,源于我国,是一项广泛流传于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是民族体育运动瑰宝之一。毽球运动综合了古老的踢毽子游戏与蹴鞠运动,现代毽球运动以中网的使用为标志,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隶属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目前已被列为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我们知道,民族体育的振兴有必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甚至高校体育的发展是民族体育发展的载体。在高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占选修课甚至专业课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尝试一种摒弃了传统陈旧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改革了单调的教学内容的高校民族体育项目,它不仅可以体现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课堂。在我国,毽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时兼具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同时,毽球运动经济方便,不受场地和人员限制,比较适合在京津冀地区甚至全国范围高校中推广和宣传,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参与的终身体育运动。
  本课题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与国内、外专家详细座谈,通过合理、严谨的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毽球运动开展现状,为更好的在京津冀地区范围内推广、普及毽球运动奠定理论基础,为全面提高该地区乃至全国毽球运动竞技水平寻找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已开展和未开展毽球运动的普通高校进行现状调查,主要针对几所高校对毽球运动受欢迎度、师资情况、教学训练情况、取得成绩、招生就业情况等因素展开对比研究,得出: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具备开展毽球运动的前提基础,已开展的院校有七家;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毽球运动开展受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学生参与热情的持续性不强、师资配备较弱、场地器材具有局限性、高校间赛事交流较少等因素影响;建议各级领导加强重视,对于民族体育的发展增添新思路,保障校园体育硬软件的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开展培训和增加比赛交流机会,从而进一步探讨毽球运动的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构建高校毽球运动的产业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