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女性妆具的考古学研究——以墓葬出土实物为中心
【6h】

唐代女性妆具的考古学研究——以墓葬出土实物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一章 唐代女性妆具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饰品类

一、“翠翘金雀玉搔头”——唐代的簪钗

二、“归来别赐一头梳”——唐代的梳篦

三、“腕摇金钏响”——唐代的镯钏

第二节 梳妆用具和妆奁器具类

一、唐代的脂粉盒

二、唐代的妆奁器具

第三节 关于李倭墓出土的“冠饰”

第二章 唐代女性妆具的组合研究

第一节 唐墓中所见组合关系较明确的妆具

一、出土妆奁器具的墓葬

二、其他可能具备组合关系的妆具资料

第二节 唐代女性妆具的组合研究

一、《安禄山事迹》所载妆具的考古学观察

二、唐代女性妆具的组合状况探讨

第三章 唐代女性妆具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唐代中下阶层女性的妆饰风尚

一、唐代中下层官吏及其女眷使用的妆具情况——以偃师杏园唐墓为例

二、唐代平民阶层使用的妆具情况——以陕西风翔隋唐墓为例

三、小结

第二节 唐代佩钗制度探讨

一、文献记载的唐代首饰制度

二、唐代高等级墓葬妆具情况

三、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性别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女性遗产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考古学上的女性遗产研究主要是指对考古发现中富含女性色彩遗存的考察,以及对这些实物遗存所体现的当时女性身份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的研究。但目前,性别考古学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史前时期和青铜时代,历史时期涉及女性遗产和两性关系的研究较少。而相较其他阶段来说,唐代的女性遗产尤为引人瞩目。因此,本文从中选取颇能反映唐代女性风貌的妆具加以探讨,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性别考古学研究中的较薄弱环节。
  第一章为唐代女性妆具的分类研究。按时代先后系统分类整理唐墓中出土的女性妆具资料,尤其对纪年明确的女性独葬墓中出土的相关遗存加以关注,分别按照饰品类、梳妆用具类、妆奁器具类,对较常见用于随葬的钗、簪、梳、盒等妆具加以论述,探究唐代女性常用梳妆用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参考墓葬中的壁画、线刻、陶俑;敦煌壁画;传世书画等能够反映女性装饰特点的图像和实物资料,考察饰品类妆具资料的施行和使用方式,深入了解唐代妇女的妆饰风格和风貌。
  第二章旨在探究唐代女性妆具的组合状况。在保存较好并且女性妆具资料相对丰富的唐墓中,偶见盛装于漆盒内,包括钗、梳、簪、镜、盒等妆具在内的一整套器物;在一般女性墓葬中,也常见钗、镜、梳等妆具遗存。据诗文和图像来看,唐代妇女妆饰尤盛,包括发式、头饰及面妆等,在繁复的妆饰背后是否具备一套完整的梳妆组合用具,以及这套梳妆组合器在通常意义上包含了哪些种类的妆具资料,在本文第二部分中,将结合以上唐墓中的资料进行阐释。
  第三章对唐代女性妆具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加以考察。偃师杏园地区发现了几十座唐墓,分布相对集中,保存状况较好,多未被盗扰,且墓主人身份明确,多属唐代中下阶层;陕西凤翔地区近年发掘并公布了一批唐代小型墓葬,均有科学的人骨鉴定结果。以上述两个地区的唐墓资料为主,通过对妆具资料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层墓葬中随葬情况的探讨,了解唐代有关妆具用于随葬的丧葬习俗和男女妆饰的异同;结合其他地区高等级墓葬,对唐代妆具所能体现的等级制度、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唐代女性妆具文化,尤其是佩钗制度的确立与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