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以河北省柏乡县和丰南区为例
【6h】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以河北省柏乡县和丰南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研究综述

1.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的影响

2.关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1.农村劳动力转移

2.农村养老保障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劳动力转移理论

2.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础理论

(二)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1.农村养老保障需求模型

2.农村养老保障供给模型

3.指标体系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现状

(一)家庭供给是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供给形式

1.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2.老年人首选配偶作为家庭养老的供给者

3.子女是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中的主要供给者

4.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趋势明显

(二)个人和社会在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中的作用逐渐加强

1.农村老年人个人养老意识有所加强

2.社会供给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分量加大

(三)社区养老供给亟待加强

三、不同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模式及其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1.我国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模式现状

2.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二)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及其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晌

1.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现状

2.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四、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对被调查地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比较分析

(一)样本地区概况

1.柏乡县概况

2.丰南区概况

(二)样本选取与问卷内容

1.样本选取

2.问卷内容

(三)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对两地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比较分析

1.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方面

2.老年人自身的生活照料方面

3.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状况方面

(四)劳动力转移的两种模式对农村养老保障影响的实证分析

1.模型介绍——Logistic回归模型

2.变量选择和解释

3.劳动力转移两种模式对农村老年人经济保障的影响结果分析

4.劳动力转移两种模式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结果分析

5.劳动力转移两种模式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影响结果分析

6.小结

五、促进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家庭养老提供条件

1.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大力推进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增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人力资本价值

(二)完善多元化养老,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多方面屏障

1.转变养老观念,提高个人养老意识

2.加强社区养老模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

3.强化政府责任,积极推进社会养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方面因素结合构成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系统,四个方面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大小不同且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目前,家庭仍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主要供给者,家庭养老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方式。然而受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影响,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与之相比,“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更能够在家庭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弥补异地转移的缺陷。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虽然以异地转移为主,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就地转移无论是在数量还是速度上都快于异地转移,劳动力就地转移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为缓解农村养老保障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式。当然,要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老有所为的目标,还必须发挥个人、社区及社会在养老保障供给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中的责任应越来越大。
  本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系统的分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模式对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的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影响,最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劳动力转移理论基础,包括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舒尔茨模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础理论,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社会公平理论,同时依据相关理论构造了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和供给模型以及供给指标体系,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系统的分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模式对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的影响。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家庭养老供给虽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供给形式,但是受家庭结构变化、劳动力异地转移等因素影响其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个人养老供给、社区养老供给和社会养老供给对农村养老保障的作用逐渐加强。
  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不同影响。在经济支持方面,异地转移并不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同时会减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情感支持,使农村老年人容易产生空虚、孤独感。与异地转移相比,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减轻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和压力,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对农村老年人提供保障。
  第四部分为被调查地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比较分析,其次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地区和邢台市柏乡地区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在SPSS20.0软件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佐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第五部分提出研究结论,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的养老保障依然处于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要养老供给的状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家庭养老保障提供条件。同时,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向社区和社会转移,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多元养老供给,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多方面屏障,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