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春季环境温度效应研究
【6h】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春季环境温度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基础工作量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环境

2.2 监测区基本特征

2.2.1 世纪公园

2.2.2 水上公园

2.2.3 太平河湿地公园

2.2.4 裕西公园

2.2.5 东环公园

2.2.6 龙卡公园

2.2.7 长安公园

3 大气温度监测方法和测点布设

3.1 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3.2 公园绿地监测点布设

3.2.1 世纪公园

3.2.2 水上公园

3.2.3 太平河湿地公园

3.2.4 裕西公园

3.2.5 东环公园

3.2.6 龙卡公园

3.2.7 长安公园

4 公园绿地温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4.1 2月底-3月上旬植物发芽前的监测结果

4.1.1 有人工湖水域公园

4.1.2 无人工湖水域公园

4.2 3月底-4月上旬植物发芽期的监测结果

4.2.1 有人工湖水域公园

4.2.2 无人工湖水域公园

4.3 4月底—5月上旬枝繁叶茂期的监测结果

4.3.1 有人工湖水域公园

4.3.2 无人工湖水域公园

5 公园绿地的环境温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5.1 公园不同下垫面的环境温度效应

5.2 不同类型公园的绿地环境温度效应差异

5.3 公园绿地环境温度效应的影响因素

5.3.1 绿地面积

5.3.2 水域面积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憩养生的活动场所,而且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居民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发展速度的要求,城市绿地结构规划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出现,导致了绿地生态功能发挥不足、城市热岛效应日益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给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关于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前人曾做过大量研究工作,但聚焦点多在夏季或秋季,对春季研究缺乏。而春季是万物竞相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对这一时期从植物发芽前后到枝繁叶茂不同阶段的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变化进行研究,显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为此,作者在2015年2月下旬~5月上旬,选择石家庄市7个典型公园对不同类型绿地进行了系统的大气温度监测,分植物发芽前、发芽期和枝繁叶茂期三个阶段,比较研究了春季白天各时段不同绿地温度效应的横向和垂向差异变化规律,分析了绿地环境温度效应与绿地结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及周围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春季2月底~3月上旬植物发芽前,①有人工湖水域和无人工湖水域两类公园的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日变化均以乔草林为最大,乔灌草、灌丛和草坪次之,乔木林最小;不同结构绿地的温度垂向分层性也都以草坪最为明显,灌丛和乔灌草次之,乔木林较差。②有人工湖水域公园的日平均温度和温度的变化幅度均低于无人工湖水域公园;在温度垂向变化上,无人工湖水域公园变幅较大,分层性更明显;水平方向上,随距湖岸距离的增加温度有升高趋势。③两类公园的园内绿地温度均高于园外环境温度,表明公园绿地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
  (2)2月底~3月上旬,有人工湖水域公园的“增温效应”弱于无人工湖水域公园。表现在有水域公园升温和降温速度都较无水域公园缓慢,而且升降温幅度都相对较小。
  (3)3月底~4月上旬植物发芽期,两类公园的绿地温度仍均高于园外环境温度,说明此阶段公园绿地的环境温度效应仍表现为“增温”,且“增温效应”比植物发芽前有所增强。相比较而言,有人工湖水域公园的“增温效应”弱于无人工湖水域公园。
  (4)4月底~5月上旬枝繁叶茂期,两类公园的园区绿地温度均低于园外环境温度,表明这一阶段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降温效应”,但有人工湖水域公园的降温效应强于无水域公园。
  (5)各类公园绿地,无论其春季环境温度效应是“增温”还是“降温”,都是以立体结构组合较好的乔灌草最强;整个春季草坪的“增温效应”明显,而乔木林在春末温度较高时节的“降温效应”显著。
  (6)无论园区有无人工湖水域,公园绿地的春季环境温度效应都是随绿地面积的增大而增强。但在前两个监测阶段,公园绿地表现为“增温”,并且绿地达到一定规模(~0.2 km2)之后,其增温效应不再随绿地面积的扩大而增强;后一阶段公园绿地则表现为“降温”,其效应强度与绿地面积大小正相关。
  (7)在植物发芽前和发芽期,公园绿地的“增温效应”与园内水域面积大小呈负相关关系;而枝繁叶茂期公园绿地的“降温效应”与园内水域面积大小具正相关性。表明人工湖水体较大的热容量这一物理特性使其在春季不同阶段都起到了缓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