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禾发千枝”——《十月》诗歌专栏(1987-1989)研究
【6h】

“一禾发千枝”——《十月》诗歌专栏(1987-1989)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十月的诗”专栏背景及其它

第一节 “十月的诗”的专栏背景

一、诗歌报刊的黄金时代

二、同类杂志概况比较

第二节 “十月的诗”的创办人及办刊宗旨

第二章 “引言’’中的诗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以不文为文”的诗歌样式

一、诗艺形式的多样化

二、诗歌语言的创新

第二节 “情感本体论”的生命哲学

一、骆一禾认为诗歌是生命的象征

二、诗歌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第三节 诗歌共时体的建构

一、多元的人员构成

二、诗歌形式的多向冲腾

第三章 “十月的诗”诗歌文本研究

第一节 “垂直的方向”与“朝向过去”

一、“向死而生”的精神向度

二、“内向性”的写作姿态

三、逆向的时间观

第二节 诗歌叙事的空间分布

一、口语化写作

二、经验化写作

三、“纪颂体”写作

第三节 多元语言形式的探索

一、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二、语言新元素的加入

三、灵动的语感体验

第四章 关于“十月的诗”专栏的思考及评价

第一节 “十月的诗”带来新的思考

一、对诗歌栏目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二、对专栏历史感与文学史书写关系的思考

第二节 对“十月的诗”栏目的评价

一、骆一禾“诗歌行动”的有力实践

二、“十月的诗”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十月》是一本大型的文学期刊,集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于一体,刊发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拥有非常壮观的读者群体,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十月》诗歌专栏“十月的诗”虽然存在仅三年时间,但是却蕴蓄了巨大的能量。骆一禾秉承着自己的创办主张和特色,刊发了一系列优秀的诗人及其诗作,在当时广受关注和欢迎,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了解诗歌史和文坛动向的重要窗口。本文拟从这一诗歌专栏切入,通过分析研究,来还原和重新认识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现场。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十月的诗”的专栏背景及其创办人。“十月的诗”创办于1987年,那是杂志报刊发行的黄金时代。与同类的诗歌杂志或专栏相比,“十月的诗”带有显著的特色和诗歌主张。创办人骆一禾是一名被世人遗忘的优秀诗人、诗评家和编辑,他编辑的“十月的诗”多彩纷呈地展现了一代诗人诗歌创作的新潮流、新风向。第二章是对“十月的诗”专栏特色“引言”部分的诗学思想研究。专栏共17期,17则导言,每一则导言都是骆一禾对当期诗人的诗歌创作及由其引发的诗学思想的集中阐释,虽然零星、琐碎,但是结合骆一禾的诗论文章来互照,可以作为骆一禾诗论思想的具体分析和映证,是带有系统性的诗学思想的有力而积极地探索。这一章节分别从“以不文为文”的诗歌样式,“情感本体论”的生命哲学,诗歌共时体的建构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第三章是以“十月的诗”刊发的诗歌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式的研究方式,试图探索该诗歌专栏的诗歌主张和风格。“十月的诗”一共刊发了19位诗人、作家的诗作20组。每一位诗人的诗歌都独具特色,但是通过骆一禾的整编会发现在不同中隐含着相同的质感。本章试图从诗歌的精神内涵上关照诗歌的灵魂趋向,从诗歌叙事的空间分布中探索“十月的诗”诗歌的叙事特点,并从诗歌语言的表达中体悟其对多元语言形式的探索。第四章是关于“十月的诗”专栏的思考和评价。专栏具有强烈的历史现场感,是研究诗歌史最直接的资料,也是历史风云变化、暗流涌动的最直接呈现和反映。对专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作为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而且也可以发现诗歌史或文学史书写对某些历史现场的遮蔽的可能,为文学史的多样书写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试图探索的价值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