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辛克莱·刘易斯《大街》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6h】

辛克莱·刘易斯《大街》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Introduction

A. Sinclair Lewis and His Main Street

B.Literature Review

C.Theory of Cultural Ecology

Chapter One Village Virus

A.Complacency

B.Dull Lifestyle

C.Parochialism

Chapter Two Prejudices and Discrimination

A.Prejudices and Discrimination over Manual Workers

B.Prejudices and Discrimination over Scandinavian Immigrants

C.Prejudices and Discrimination over Outsiders

Chapter Three Rural Civilization and Urban Civilization

A.Rural Civilization

B.Urban Civilization

C.Integration and Conflict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Civilization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展开▼

摘要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街》是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一经问世就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西部小镇戈弗草原,城市女孩卡萝尔带着改造小镇的梦想嫁给了当地医生,但小镇的固步自封让她倍感无力。她尝试在小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却最终遭到小镇居民的猜忌和嘲笑。最后她输给了现实,不得不放弃初衷。小说揭示了小镇居民的狭隘、丑陋、实利。
  本文从胡贝特·查普夫的文化生态学批评角度,分析研究小说中的乡村病毒、偏见与歧视、城乡文明等文化现象。
  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辛克莱·刘易斯的一生及其成就、小说《大街》的研究现状以及胡贝特·查普夫的文化生态批评理论。
  第一章分析了小镇的乡村病毒,总结出乡村病毒的三个特点:自满的心理,乏味的生活,狭隘的观念。通过卡萝尔在戈弗草原镇的所见所感,刘易斯将小镇的缺陷高度概括为“乡村病毒”,即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一旦在小镇定居下来,渐渐就会为小镇的单调乏味所感染,成为自满、狭隘、实利并且害怕改变的小镇居民。
  第二章论述了小镇的偏见和歧视,主要分析了三个群体:底层劳动者、斯堪的纳维亚移民以及外来人员。对底层劳动者的偏见与歧视,主要来自于阶级差别;对斯堪的纳维亚移民的偏见与歧视,主要是来自于保护性社会所造成的工种不同;而对外来人员的偏见与歧视,主要来自于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由此体现了小镇居民的狭隘。
  第三章讨论了城乡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乡镇文明,城市文明,城乡文明的互相融合与碰撞。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城市文明的特点是优雅、享受,乡镇文明的特点是无序、狭隘、实利和思想上的空虚。这一期间是美国中西部乡镇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时代,也是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融合碰撞的时代。然而,乡镇的城市化只是表面的城市化,骨子里仍然是乡镇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年轻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也随之带去乡镇的价值观,影响着城市文明。
  结论部分从乡村病毒、偏见与歧视、城乡文明三个方而简要总结了刘易斯在《大街》中所体现的文化反思。刘易斯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唤醒美国人,使他们走出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促进美国文化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本文对于城乡文明与城乡差异的思索,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