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晚明通俗小说中的胡人形象
【6h】

论晚明通俗小说中的胡人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胡人”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晚明通俗小说中胡僧的“多面性”

第一节 胡僧形象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解危救难 济世劝善

二、慧眼识宝 朝贡膜拜

三、沉耽欲海 乐极忘归

第二节 胡僧形象的文化阐释

一、情色象征

二、关锁功能

三、审丑教化

第二章 晚明世风下的胡商识宝故事

第一节 古代识宝故事的流变

第二节 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奇异”胡商

一、胡商鉴识珍宝的非凡技能

二、胡商“传奇性”的文化意蕴

第三节 晚明时期识宝胡人的生存困境:解构神秘

第三章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其他胡人形象

第一节晚明通俗小说中的胡将番兵

一、胡将番兵形象类型

二、文人书写胡兵形象的心态探析

第二节晚明通俗小说中的胡姬番女形象

一、胡姬番女形象类别

二、番女胡姬形象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胡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形象群体,史书中对其的记载资料也颇为丰富,由此所衍生出的胡汉关系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主题,且备受学界关注。兼容并包的唐王朝是胡人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繁盛期,其数量之大、形象种类之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此类小说模式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胡人形象发展到晚明时期更为丰富多样,胡商、胡僧、胡将、胡女等形象在前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又糅合了晚明的时代特色,值得学界的关注与挖掘。本文在整理了晚明通俗小说中相关的胡人形象的基础上,通过与前代胡人形象的对比,并运用文史互证等方法来探究带有晚明时代特色的胡人形象。 通过对晚明通俗小说的研读,本文包括绪论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小节:第一部分是在综合学界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形成本文的依据,以及本文的研究价值。学界关于胡人形象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主要集中在唐五代时期,晚明通俗小说中出现的这一批胡人形象,包括胡僧、胡商、胡将、胡女等,蕴含着鲜明的晚明时代特色,但学界给予的关注较少。在晚明通俗小说中,除去对前代胡人形象的承继之外,文人们对胡人形象的刻画更具开拓之功,尤其是胡僧作为情色代表的描述、胡商献宝故事情节的刻画、识宝故事中新出现的识宝群体“回回”、胡将番兵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人的爱国之情、胡女形象中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发展等,这些胡人形象是文人主观想象与晚明社会现实结合的产物,是读者关于此时期认知的重要工具。相较于前代的胡人形象,此时段的胡人形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也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则详细地阐述了学界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文学作品中胡人形象的探究更多地放置在唐代,并结合唐代的文化特色来阐述,但学界对胡将、胡女等形象的关注比较少,而在笔者所关注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较为鲜明的胡将、胡女等形象。学界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分散零碎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地阐述,更需要完整系统的论述;第三部分则根据学界的现有观点,结合本文的论述对象,对论文中出现的“晚明”、“胡人”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晚明”时间段主要是在万历元年至崇祯末年,而“胡人”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笔者兼采众家学说,将胡人的地域范围定为北方、西部、以及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诸国。 正文共有三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晚明通俗小说中的胡僧形象。除去胡僧作为佛门弟子所拥有的慈悲情怀之外,“色情化”的胡僧是晚明时代的产物,而此类形象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除客观的社会环境影响外,文人的主观想象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面貌,是文人从异族形象中发现自我想象是如何构建的,文人在塑造此类形象时,更加注重将个人情感倾注其中去实现批判、教化等社会功用。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胡商识宝的故事。笔者认为晚明胡商识宝主要有两种重要手段:“眼观”与“心知”。这两种看似简单无奇的识宝方法背后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融合了儒释道等精神内旨。胡人作为商人身份早在唐代文学作品中就已出现,如胡人从事酒水交易、买卖食物等活动。在此类情节中,文人对胡商的描述相当简略,而在识宝故事中胡商的形象则更为丰满,识宝故事也在文学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被注入新的宝物、新的识宝人物以及新的识宝模式而成为文学母题,这也就使得本文在论及胡商形象时将重心放置在识宝故事中。相较于前代文学作品中全知全能的胡商形象,在晚明通俗小说中,胡商神秘莫测的形象受到了冲击。这不仅仅是文人自身在创作过程中对其神秘性的消解,更是由整个时代所决定的,中原商人的崛起等客观因素都导致胡商地位的下降,他们逐步淡出文人的视野,不再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对象。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胡将与胡女的形象,这两类形象在晚明通俗小说中占据了大量篇幅。此类形象的塑造与其说是文人的创作,不如说是文人的希冀,在外强侵华的时代,无法投笔从戎的文人只好以笔作为保家卫国的武器,重新演绎国初盛事以激励民气,讽喻当局。胡女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史书中不乏对其婀娜多姿形象的记载,也有其服务在色情行业的史料证据等等。但在笔者所论及的文献中,胡女也不乏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没落,作者呼唤救世英雄的迫切心情,与此同时,也彰显了女性追求独立意识的觉醒。 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所论及的四类胡人形象:“多面”的胡僧、识宝的胡商、文人“天朝上国”心态下的胡将番兵、刚柔并济的胡女。这四类胡人形象的构建带有强烈的晚明时代特色,也融合着文人的主观想象。但时代的变化,朝政的更迭,人们认知的提升等原因,使得胡人所附带的神秘光圈逐步被文人们瓦解,也渐渐淡出文学作品的写作范围。

著录项

  • 作者

    田牧笛;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霍现俊;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