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其干预探究
【6h】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其干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1.1.1 宿舍人际关系的概念

1.1.2 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

1.1.3 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

1.1.4 国外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1.1.5 国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1.1.6 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

1.2 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

1.2.1 心理弹性的概念

1.2.2 心理弹性的内在结构

1.2.3 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

1.2.4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1.3.1 团体辅导的概念

1.3.2 团体辅导的特征

1.3.3 团体辅导几个重要理论基础

1.3.4 国内外团体辅导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2研究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一般状况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选取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过程

2.2.4 数据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现状与人口学特征

2.3.2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现状与人口学特征

2.4 讨论与结果分析

2.4.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水平的结果分析

2.4.2 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结果分析

3 研究二大学生宿舍人际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选取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过程

3.2.4 数据处理

3.3.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3.3.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3.4 讨论

3.5 研究结论

4研究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的理论依据

4.2.1 人际沟通理论

4.2.2 团体动力学理论

4.2.3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3.3 干预实验设计

4.3.4 数据处理

4.4 研究过程

4.4.1 前测

4.4.2 干预流程

4.4.3 后测

4.5 研究结果

4.5.1 大学生宿舍人际高低分组前测同质性和后测前测差异性检验结果

4.5.2 心理弹性高低分组前测同质性和后测前测差异性检验结果

4.6 讨论

4.7 研究结论

5 总结

5.1 结论

5.2 教育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与他人进行联结,这种联结我们姑且称为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类交往中最复杂的沟通交流活动,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而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除了社会的人际关系外,在特定空间内,学校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关系,而宿舍人际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同时又对大学生起到了“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作用。据数据统计,21世纪的大学生呆在宿舍的时间较长,几乎占到了整个大学课余时间的80%以上,因此大学生日常交际中必须面对的就是宿舍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同时也侧面投射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良好与否。宿舍,相对于社会,是一个非正式的交往场所,它主要是大学生课余时间休息,放松的一个场所。由于没有正式场合的紧张和枷锁,大学生在宿舍中往往表现出很自由,轻松。因此,宿舍成员的的个性特征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个人的行为习惯得到完全的释放,而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较大的学生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然而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的差异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心理弹性在本研究中主要指主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所呈现的一种心理活行为反应状态,该状态是一种弹性的动态过程,而非静止状态。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宿舍人际关系中,会随着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问卷调查发现,宿舍人际关系水平和心理弹性水平呈整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宿舍人际关系水平的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低。 本研究总共分为三大部分: 研究被试:本研究选取河北师大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年级为大一到大四,每年级选择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98份,剔除未完全作答问卷8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97.5.% 研究工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杨荣根据郑日昌老师编制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改编) 研究内容: 第一:调查分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总体情况以及人口学特征;第二,探索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两者的相关关系;第三,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降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水平,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研究一和研究二的被试选取是相同的,都是选取了400名某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且从中筛选有效被试390人。研究三采用高低分宿舍人际关系实验组控制组对比实验设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自愿报名原则,共选取60名学生,高分组30人,低分组30人,并且高分组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具有同质性,低分组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也具有同质性,并对高低分组被试分别进行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30人,控制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8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训练,控制组正常上课。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一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子女与否方面差异显著;在交际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在情绪控制维和人际协助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积极认知维度和人际协助维度上,生源地和独生子女的方面差异显著; 研究二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回归分析则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能够负向的预测其心理弹性水平。 研究三表明:发展性的团体辅导活动的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其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水平。

著录项

  • 作者

    侯妍妍;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应用心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彦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育;
  • 关键词

    大学生; 宿舍人际关系; 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