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
【6h】

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近代女性角色研究

(二)近代女性报刊研究

(三)《女铎》杂志研究

(四)近代基督教女刊研究

四、概念的界定

(一)《女铎》

(二)女性角色

五、研究理论和创新点

(一)研究理论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女铎》杂志

一、合力兴办,顺势而为

(一)依托宗教平台

(二)借助上海地势

二、主办得力,女性合聚

(一)主编

(二)撰写入员

(三)读者

(三)编排精良,取材适宜

(一)编辑要旨

(二)栏目内容

四、宣传有方,名声远播

(一)布道征文

(二)编读互动

第二章女性家庭角色的重塑

一、树立科学的家政生活理念

(一)衣食住的科学搭配

(二)家庭常见疾病的防治

(三)家政经济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新型的育儿观念

(一)优生优育的筹划准备

(二)幼童饮食的科学哺育

(三)幼童卫生保健的推广

三、注重科学的家庭教育

(一)严于律己的母教典范

(二)遵从规律的育儿策略

(三)自幼规范的礼仪教育

(四)教导得法的金钱观念

(五)科学引导下的性教育

四、建立新型的内外关系

(一)夫妻关系

(二)亲子关系

(三)婆媳关系

(四)主仆关系

(五)新式社交

第三章女性社会角色的新构

一、谋求女性教育的发展

(一)倡导女学的时代背景

(二)重视女学教育的教会力量

(三)强调女学教育的多渠道推广

二、培养自食其力的经济能力

(一)近代女性职业的溯源

(二)女性经济自立的倡导

(三)女性职业教育的推广

(四)育儿后顾之忧的应对

三、倡导因时而易的参政立场

(一)创刊之初的保守规避

(二)时代呼吁下的主动诉求

四、推动社会角色的外延

(一)启迪女性社会服务意识

(二)倡办女性特色的服务团体

第四章《女铎》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平衡

一、两性角色关系之平衡

(一)男女两性之有别

(二)男女两性之平等

二、中西文化融合之平衡

(一)家庭角色的固守与微变

(二)社会角色的渐变与生成

三、主办与时局之平衡

(一)宗教与世俗兼顾

(二)角色引导与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清末民初,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该会于1912年4月,为启迪女性新知,专门针对社会中上层受过教育的家庭女性及女学生群体创办了《女铎》杂志。在基于基督教指导原则之下,该刊重点围绕女性的家政事务管理、儿童教养、婚恋、教育、职业、自身权益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问题,给予女性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 《女铎》发行近四十年,是与时代互相适应和选择的产物,其选载文章时而保守、时而偏激、时而激进、时而反复,对女性角色定位在情感上错综复杂,恰恰真实地呈现了这一时期女性角色建构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刊行基调上,《女铎》对女性角色的定位选择了一条温和而保守的“新”路线,试图在培养家庭新式“贤妻良母”与社会新女性之间达到一种有序过渡和平衡,这种平衡是近代中国转型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一种体现。 虽然在近四十年的发刊中,《女铎》始终将重心落足于家庭,但其在女性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引导、规训及处理这二者平衡之间的努力和尝试,推动了家政科学化及社会现代化进程。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女铎》文本的解读,以“女性角色”为连接点,探究民国时期社会历史变迁与报刊媒介之间建立的密切关系,充分阐释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功能性内涵和时代性特征,并对二种角色的平衡进行理论分析。在研究女性角色建构的历程中,不仅可以透视出民国时期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定位,也从中显露出以知识女性群体为代表的,来自女性自身的自省和自言,凸显了女性角色从被动受男性社会精英倡导到女性自身主动诉求的历史性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