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文化城镇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评价及优选方法
【6h】

历史文化城镇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评价及优选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以往的研究成果

1.2.1国内的研究成果

1.2.2国外的研究成果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4本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1.4.1本研究的切入点

1.4.2研究创新点

1.5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本研究的研究内容

1.5.2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方法体系

2.1规划区现状分析与评价

2.1.1规划区现状分析原则

2.1.2规划区现状分析内容

2.2规划用地布局备选方案分析

2.2.1城镇形态分析

2.2.2城镇发展方向的分析

2.2.3城镇布局内容比较

2.2.4城镇布局的方案比较

2.3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2.3.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2.3.2评价标准

2.3.3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程序

2.3.4区域背景设定

2.3.5针对不同区域评价区的参数调节

2.4权重值确定方法

2.4.1国内外构权法研究现状

2.4.2权重值确定的计算方法

2.5备选方案用地布局的评价及优选

2.6方法体系小结

3实例研究

3.1现状分析

3.1.1古镇特点

3.1.2青岩古镇环境背景分析

3.1.3青岩镇空间及用地的容量分析

3.2规划用地布局备选方案分析

3.2.1城镇形态分析

3.2.2城镇发展方向的分析

3.2.3城镇布局内容比较

3.2.4城镇布局的方案比较

3.3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3.1规划理念

3.3.2功能布局

3.3.3交通系统

3.3.4景观环境

3.3.5发展时序

3.4权重值确定

3.5备选方案用地布局的评价与优选

4讨论与结论

4.1方法的创新性和适用性

4.1.1方法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1.2方法的适用性

4.1.3针对不同类型研究区的参数调整

4.2实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3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4.4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1

发表论文2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是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大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但是,如果不处理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和积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将势必延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和中国目前大中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承载能力看,加快发展县城及县城以下的中心乡镇,这既是加快城市化的重大战略,更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所以,一定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规划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谋划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中带动小城镇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日益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历史文化城镇作为小城镇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亦有其建设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本论文正是从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与发展出发,以历史文化城镇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方案为研究对象,锁定方案优选这个研究环节,并以青岩镇总体规划研究加以论证,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方案评价及优选的方法体系。 本论文提出的方法体系,即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用地布局方案合理性评价及优选分五个步骤:规划区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用地布局备选方案分析;规划方案评价因子体系选择;评价因子权重值确定;用地布局方案评价及优选。其中,评价因子体系的选择、评价因子权重值的确定等环节是本方法体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论文将总体规划过程中的方案评价及优选结论实现了定量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优选的科学性。研究结果对历史文化城镇用地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能够对规划用地布局评价方法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历史文化城镇总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城镇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