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拉尔甘草种质资源与药材质量研究
【6h】

乌拉尔甘草种质资源与药材质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甘草的种类特征及其分布

1.2 甘草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概况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2.2 甘草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3 甘草有效成分含量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甘草的质量标准与综合利用

1.4.1 甘草的商品质量标准

1.4.2 目前甘草有效成分的加工利用

1.5 甘草优良品种的人工选育

1.5.1 甘草资源开发现状

1.5.2 优良品种选育的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甘草人工栽培管理

2.3 主要性状调查和记载

2.3.1 乌拉尔甘草农艺性状的调查

2.3.2 乌拉尔品质性状的调查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乌拉尔甘草的农艺性状分析

3.1.1 地上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

3.1.2 地下部农艺性状分析

3.2 乌拉尔甘草的品质性状分析

3.2.1 三年生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3.2.2 三年生不同种源甘草有效成分方差分析

3.3 各年限甘草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对比

3.4 甘草商品等级划分及分析

3.5 各种源甘草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3.6 关于管内外甘草植株的比较

3.6 乌拉尔甘草各性状间的逐步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生长年限甘草种质资源性状的比较

4.2 甘草不同性状相关性与甘草资源的合理利用

4.3 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近年来,随着甘草野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人工种植甘草逐渐成为野生甘草的替代资源。但乌拉尔甘草的野生环境复杂,种源参差不一,对甘草种质资源进行鉴评,选育优质的甘草种源,对人工甘草的栽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收集了乌拉尔甘草主产区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的不同野生种源,调查和记载了重要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了三年生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源间、种源内甘草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不同差异。农艺性状方面,不同种源间芽数、茎粗、根重都有显著差别,根粗具有极显著差别。同一种源内,单株之间分化较大,如茎粗的变异幅度为0.24-0.54cm,根重的变异幅度为32-194g,根粗的变异幅度为0.94-2.53cm。品质性状方面,不同种源间甘草酸差异显著,甘草苷差异极显著。内蒙Ab种源甘草酸含量变动幅度最大,为0.804%-4.476%。甘肃种源甘草苷含量变异幅度最大,为0.642%-2.580%。
   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株高、茎粗、根粗、根重四个农艺性状互为极显著正相关。三年生甘草根分支数影响较为突出,根分支数和四个典型农艺性状株高、茎粗、根粗、根重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另与甘草酸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甘草苷与其它农艺性状没有相关性,仅与刺毛有无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草酸与甘草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建立了基于所测性状对产量Y1、根粗Y2、甘草酸含量Y3的预测方程如下:
   Y1=-77.688+0.927X2+108.555X3+29.587X4;
   Y2=1.226+0.008X5;
   Y3=-1.539+0.808X6+1.356X8。
   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乌拉尔甘草的商品等级也逐渐提高。一等条草比例为54.1%,二等条草比例为44.7%,三等条草所占比例仅为1.2%。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甘肃种源甘草达标比例最高,其它地区甘草也均比前两年达标率有显著性提高。表明甘草生长年限是决定甘草等级的重要因素。
   参考药典规定,结合农艺性状分析最终筛选出以下若干优良单株:Ab6(4.47584331.4273621、Ae18(4.97369031.9995656)、Ai21(3.31068612.1339345)、Gs92(3.37426532.5805308)、Xi93(3.37416581.4066113)。
   本研究结果对于甘草种质资源在生产上的合理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