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定本地昆虫、杂草对入侵植物黄顶菊的适应性研究
【6h】

保定本地昆虫、杂草对入侵植物黄顶菊的适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入侵杂草的危害性

1.1 危害农业生产

1.2 危害草坪、林地、果园

1.3 改变环境景观及影响正常生活

1.4 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5 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入侵杂草在我国发生危害的原因

2.1 环境阻力缺乏导致的失控

2.2 入侵杂草的强异株克生作用

2.3 灵活的授粉机制

3.入侵植物的防治

3.1 杂草生物防治

3.2 利用本地植物对入侵植物的替代控制

4.入侵植物黄顶菊

4.1 生物学及生理特征

4.2 黄顶菊的入侵特性

4.3 黄顶菊的生物防治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保定地区黄顶菊相关昆虫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黄顶菊生长区昆虫种类

2.2 搬运黄顶菊蚂蚁种类

2.3 蚂蚁日搬运活动及搬运种子效率

2.4 蚂蚁搬运对黄顶菊种子荫发情况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黄顶菊入侵区伴生杂草多样性调查及群落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样点确定及调查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伴生杂草种类

2.2 黄顶菊伴生杂草发生特点及群落结构

3.讨论

第四章 黄顶菊生长区本地植物与黄顶菊竞争效应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植物不同密度对黄顶菊生物量的影响

2.2 不同种类植物不同密度对黄顶菊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混种比例下各植物与黄顶菊竞争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黄顶菊入侵时间的延长,侵入区本地昆虫、杂草与黄顶菊相互作用更加密切,本研究通过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顶菊生长区昆虫多样性、蚂蚁在黄顶菊入侵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黄顶菊自然生长区伴生杂草种类和群落结构以及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蜀葵Althaea rose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地肤Kochia scopariaL.、藜Chenopodium L.等与黄顶菊混种时的竞争效应进行了研究。
   在保定地区黄顶菊生长区共发现6目13科17种相关昆虫,以及真螨目叶螨科朱砂叶螨,包括能够为害黄顶菊植株的潜叶类、食叶类、刺吸类昆虫,访花类昆虫和天敌昆虫。
   观察到1种蚂蚁搬运黄顶菊种子,经鉴定为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L.)。铺道蚁每日累积搬运约200粒黄顶菊种子,黄顶菊绝大部分种子被搬运到蚁穴内,也有被丢弃在途中的现象;种子萌发实验表明,铺道蚁搬运至蚁穴中的种子基本不萌发,初步推断该活动阻碍黄顶菊种子的传播。铺道蚁对种子的搬运效率与温度有关,在河北保定,5月份气温高于20℃后鲜见铺道蚁活动,且随气温升高而降低,夜晚至清晨为铺道蚁搬运黄顶菊种子的高峰。
   保定地区黄顶菊入侵区均有其它杂草伴生,并未形成黄顶菊单一群落。调查地中与黄顶菊伴生的杂草共42种,隶属17科,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最多。其中单子叶植物2科:禾本科杂草9属,莎草科杂草1属;双子叶植物15科25属。自然生长区中黄顶菊生长密度较低,平均密度低于禾本科、藜科及蒿属杂草。生长初期黄顶菊植株高度与其伴生杂草植株高度差异不大,生长中后期植株平均高度低于藜科、蒿属植物平均高度,鬼针草、小蓬草、反枝苋等植物平均高度接近黄顶菊植株平均高度。
   de Wit取代试验表明,菊芋、黄花蒿、地肤、藜均在一定程度上对黄顶菊有竞争作用,具有成为黄顶菊替代植物的可能性。
   菊芋、黄花蒿、地肤、藜与黄顶菊混种时能够显著控制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株高,且同种植物各不同密度混种条件下对黄顶菊生长影响程度随密度的增高而增强。黄顶菊在与上述4种供试植物混种时,种间竞争大于其种内竞争,4种供试植物对黄顶菊具有拮抗作用。菊芋、藜分别与黄顶菊具有竞争作用;黄花蒿和地肤与黄顶菊分别按4∶2和3∶3混种时,需要相同的资源,且一种可以通过竞争将另一种排除。菊芋、黄花蒿各混种比例下的竞争能力强于黄顶菊;地肤在4∶2和3∶3比例下与黄顶菊混种时,竞争能力强于黄顶菊;藜在4∶2比例下与黄顶菊混种时竞争能力强于黄顶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