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及抗吸浆虫资源的聚类分析
【6h】

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及抗吸浆虫资源的聚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

1 引言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材料、内容与方法

2.1 材料

2.2 研究内容

2.3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农58-3”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栽培技术对小麦品种“河农825”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4.2 浇水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4.3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4.4 施肥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第二部分 小麦抗吸浆虫品种资源聚类分析

1 引言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抗虫材料种植及鉴定

2.3 抗虫材料的DNA分子鉴定

2.4 聚类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物筛选

3.2 基于SSR标记的抗虫品种聚类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麦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是保障高产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为探讨“河农58-3”与“河农825”两小麦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品种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播期播量及水肥运筹等因素对小麦品质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出了“河农58-3”与“河农825”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于小麦品种“河农825”和“河农58-3”,在非特殊干旱年份,春季两水是更加经济高效的节水栽培方式。减少灌水次数有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
  2.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两小麦品种在保定地区以10月6日左右播种产量最高,为最适宜播种期。
  3.播种密度对两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密度过大不利于小麦高产,中低密度利于小麦高产,生产上每亩适宜基本苗为20万-25万苗/亩。
  4.春季追施氮肥数量与方式应针对麦田群体而定,低密度群体宜随第1水一次施下,群体较大麦田春季追肥宜分两次施用。节水灌溉条件下可采用一次追肥,或后期喷施叶面肥,从而保障后期营养供应。前期追肥量较大,后期麦田不脱肥,喷施叶面肥增产不显著。
  5.针对小麦品种“河农825”、“河农58-3”提出了合理的栽培措施:“河农58-3”适宜播期为10月6日左右。春季浇两次水。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增施有机肥,氮、磷化肥配合做底肥,一般施尿素7.5~10公斤/亩、磷酸二铵25公斤/亩做底肥,返青至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5-15公斤/亩。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河农825”最优栽培方案为播期10月6日左右,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苗。春季浇第一水时追施17.5公斤左右尿素,春季共浇两次水。注意防治病虫害。
  麦红吸浆虫是我国北方麦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种植抗虫品种是控制麦红吸浆虫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选取62份小麦品种(系)资源,基于虫圃中对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150对SSR引物,在分子水平上对不同抗虫品种资源进行检测和聚类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62个抗吸浆虫小麦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供试小麦品种(系)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10,品种间最大相似系数为0.940,最小为0.571。根据相似系数,供试小麦品种(系)在欧式距离0.712处可聚为5类。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推广种植小麦品种的吸浆虫抗性来源主要集中于南大2419和西农6028这两个亲本,抗虫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拓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