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6h】

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重要性

1.2 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

第二章 2008年、2009年、2010年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菌种分离

2.1.4 敏感性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集自河北省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2 采集自安徽省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3 采集自江苏省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4 采集自湖北省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5 采集自河南省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6 采集自山东省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7 采集自北京市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2.8 采集自不同省份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小麦品种上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小麦品种

3.1.3 供试药剂

3.1.4 菌种分离

3.1.5 敏感性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是一种对小麦生产有巨大影响的病害,在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带。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朝鲜、巴西等都有赤霉病的发生报道。
  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各个小麦栽培区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华南冬麦区,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流行频率最高,损失最大。1951~1987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赤霉病大流行年的频率为15.8%,减产达20%~40%,中等流行年份的频率为31.6%,减产也达到10%~2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品种的变更、复种指数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小麦赤霉病在过去很少发生或不发生的地区有明显发展的趋势。二十世纪80年代后,小麦赤霉病在苏北、皖北、陕西以及山东、河南、甘肃等省的局部地区流行成灾。据估计,我国小麦受害面积约为750万hm2,占栽培总面积的1/4,造成小麦产量的巨大损失。在一般年份,小麦赤霉病造成的损失为5%~15%,在赤霉病流行年份,损失可达10%~40%。
  本实验于2008、2009和2010年在河北、安徽、湖北、江苏、湖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采集小麦赤霉菌样。通过室内病组织分离获得704株病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小麦赤霉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度,发现各地的赤霉菌株绝大部分为敏感菌株,抗性水平变化不显著;而高抗菌株的EC50=77.2046μg/ml,抗性水平为134.32。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对赤霉菌抑制效果依然显著。
  将采自四川省11个小麦品种上的病穗进行室内单穗分离,得到55株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通过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得出EC50分布在0.4669~0.8373μg/mL之间,抗性水平分布在0.81~1.46倍之间。在不同感病程度的小麦品种上,赤霉菌的敏感性变化不大,对多菌灵依然敏感。
  对所测得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我国赤霉菌对多菌灵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仅有有个别抗性菌株出现。因此,多菌灵在我国大部分小麦产区仍是防治小麦赤霉菌的有效药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