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职业教育实用人才培养研究——以武安市职教中心为例
【6h】

农村职业教育实用人才培养研究——以武安市职教中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1.2.2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4 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形式

2.1.1 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

2.1.2 农村职业教育的特征

2.1.3 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式

2.2 农村实用人才的内涵、类型、特征及作用

2.2.1 农村实用人才的内涵

2.2.2 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

2.2.3 农村实用人才的特征

2.2.4 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关系

2.3.1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途径

2.3.2 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是检验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尺度

2.4 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理论基础

2.4.1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理论

2.4.2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

2.4.3 福斯特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想

3 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分析

3.1 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及实用人才的调查数据获取

3.2 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成就

3.2.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3.2.3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3 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问题

3.3.1 武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反映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偏低

3.3.2 武安市农村实用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

3.3.3 农村职业学校培养实用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

3.3.4 农村实用人才中女性比例偏小

3.4 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对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3.4.2 “高校扩招”使农村职业教育雪上加霜

3.4.3 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问题始终是制约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3.4.4 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不合理

4 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案例

4.1 武安市职教中心“2+3”、“白+黑”教学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

4.2 武安市职教中心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针对农村成年实用人才展开培训

5.2.2 深化农村职业教育自身改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武安市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生产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本研究针对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问题,从多侧面、多角度探寻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方式方法,探寻适合武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这对武安市农村职业教育运行模式、专业设置和师资调配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为农村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本研究于2013年-2014年期间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安市24个样本村,960名农村实用人才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现从事行业、接受培训状况和途径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60份,有效问卷827份,问卷有效率86.15%,了解了武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其次,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对武安市职教中心的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师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教师来源以及近10年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情况。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武安市农村实用人才掌握文化素质偏低,调查的827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83.55%。
  第二,武安市的实用人才主要从事的行业结构不合理:煤炭、钢铁和冶金行业的人数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78.7%,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只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7%,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明显偏少。
  第三,在对武安市827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中,“自学成才”占被调查武安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1%,通过农业职业和农业推广等渠道培养的占30%,通过师承培养的占16%,通过其他渠道培养的占3%。说明武安市在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不明。
  第四,从性别比例看,827人中,女性为89人,男性为439人,男女比例大约为5∶1,女性使用人才明显偏少。
  围绕上述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第二,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第三,农村职业学校要实施多样化办学模式;第四,拓宽农村女性实用人才培养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