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城市规模分布及人地协调关系研究
【6h】

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城市规模分布及人地协调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化及其相关研究

1.2.2 城市地理分形研究

1.2.3 人口与用地关系研究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理论及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化

2.1.2 城市规模

2.1.3 人地关系

2.2 基础理论

2.2.1 社会系统定量化研究理论

2.2.2 城市科学与城市体系研究理论

2.2.3 协调发展理论

2.2.4 人地关系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城市规模分布法则

2.3.2 偏移-份额模型

2.3.3 异速生长定律

2.3.4 用地扩展系数

3 研究区概况与基础资料

3.1 研究区自然经济概况

3.2 研究区城市化概况

3.3 数据来源及说明

4 河北省城市规模扩展研究

4.1 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研究

4.1.1 全省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演变

4.1.2 全省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特征总结

4.2 城市土地利用特征研究

4.2.1 全省城市土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4.2.2 全省城市土地规模分布的演变

4.2.3 全省城市土地规模分布和用地结构变化的特征总结

5 河北省城市人口和用地协调关系研究

5.1 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特征研究

5.2 城市用地扩展系数研究

5.3 河北省人口用地关系总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全文总结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扩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展迅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一些问题不断凸显:城市无序扩展,土地配置不合理,城市规划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农用地面积大幅减少等等,这就需要判断怎样的城市规模才能使城市人口和用地达到协调状态,使城市发展达到最优效果。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33个市的城市规模进行研究,用分形理论中的位序一规模法则分别分析河北省人口和用地规模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而用偏移份额模型并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析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演化规律和合理发展方向,最后通过异速生长定律和城市用地扩展系数分析城市人口和用地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此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河北省城市人口和用地的发展提出建议。得出了如下结论:
  (1)全省城市体系发育不够健全,首位度较低,2012年全省2城市指数为1.2,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仅为0.5,远小于其合理值1。规模序列结构正处于集中向分散过渡的发展时期,2012年,人口规模q值为0.81,用地规模q值则为0.79,省内首位城市发展不足,大城市的规模比起全国其他省份来说远远不够,其影响力距离理想状态仍有很大差距;中小城市是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总体而言,全省尚未形成理想的规模序列结构,还处于发展的中间阶段。
  (2)城市各用地类型中,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为增长性结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为主要衰减性结构;从空间分布看,迁安市、武安市等一批经济发展较好的县级市的补给效应比较强,其他城市的补给效应和挤出效应互有强弱。结合《标准》中各城市各类用地的超标状况,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超标城市较多,尤其县级市的居住用地占比较高。全省除承德市等少数几个城市外,绿地的占地比例都不达标。
  (3)河北省大部分城市用地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纵向来看近几年尤为显著,异速生长系数从2000年的0.75(幂函数)和0.66(线性函数),增加到2012年的0.87(幂函数)和1.00(线性函数),从负异速变为正异速。横向上近2/3的城市用地扩展系数超过合理值,地级市比县级市的扩展系数偏高;并且除少数几个城市外,河北省整体城市人口密度偏低,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