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6h】

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

2.1.2 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内涵

2.2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概况及数据分析说明

3.2 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现状分析

3.2.1 国家意识片面

3.2.2 主体意识缺乏

3.2.3 法律意识不强

3.2.4 民主意识受阻

3.2.5 权责意识模糊

3.2.6 公德意识弱化

3.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的归因分析

3.3.1 二元制结构影响

3.3.2 社会舆论存在偏见

3.3.3 公民意识教育缺失

3.3.4 自身条件限制

4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

4.1 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环境

4.1.1 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制度保障

4.1.2 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社会环境

4.1.3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4.2 创新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途径

4.2.1 借鉴国外公民意识教育先进经验

4.2.2 运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4.2.3 打造“互联网+公民意识教育”学习新平台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更替,我国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代际分化,产生了新的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上一代农民工受年龄限制逐渐被新生代农民工取代,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力大军。一个国家、社会要想实现现代化,其公民必须现代化,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意识,我国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加强其公民意识教育很有必要。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成才,不仅要求物质的丰富,更要求意识的提升,所以必须以创新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其公民意识。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借鉴和吸收,明确了何为新生代农民工,何为公民意识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形成了宏观认识;同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从整体上肯定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公民意识虽然有一定进步,但整体上依然呈现出较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国家意识片面;主体意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民主意识受阻;权责意识模糊;公德意识弱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别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教育层面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了归因分析,找出了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论文最后提出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一方面要优化公民意识教育的环境,为公民意识教育扫除障碍:在制度上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等。另一方面,要创新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借鉴国外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经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方法以及打造“互联网+公民意识教育”。论文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新意,既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又能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使公民意识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自身的公民素质,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