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6h】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性状及工厂化养殖现状

1.1.1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性状

1.1.2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现状

1.2 微生态制剂研究现状及应用

1.2.1 微生态制剂定义

1.2.2 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2.3 酵母培养物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3 碳氮比及养殖密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3.1 碳氮比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3.2 养殖密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2 试验动物

2.3 试验仪器及试剂

2.3.1 仪器设备

2.3.2 试验试剂

2.4 试验方法

2.4.1 试验苗种病毒及弧菌的检测

2.4.2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2.4.3 不同碳氮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2.4.4 不同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功能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2.4.5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同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

2.4.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3.1.1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1.2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水质的影响

3.1.3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弧菌的影响

3.1.4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水体中生物絮团的影响

3.2 不同碳氮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3.2.1 不同碳氮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碳氮比对水质的影响

3.2.3 不同碳氦比对水体生物絮团的影响

3.2.4 不同碳氮比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3.3 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功能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3.3.1 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的影响

3.3.3 不同养殖密度对水体生物絮团的影响

3.3.4 不同养殖密度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3.4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同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

3.4.1 水质理化因子的比较

3.4.2 养殖管理

3.4.3 养殖效益

4 讨论

4.1 酵母培养物及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4.2 不同碳氮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4.3 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功能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4.4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同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水体中添加芽孢杆菌(0 g/m3,0.1 g/m3,0.2 g/m3)及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在100 g饲料中添加0 g,0.07 g,0.14g);在水体中按不同碳氮比(C/N)添加碳源以及不同养殖密度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及养殖环境的影响,依靠试验筛选的条件进行规模化养殖,对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依靠生物调节手段来改善传统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模式,得出以下结论:
  1.微生态制剂添加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试验发现投放不同浓度微生态制剂对生物絮团的形成有影响,且生物絮团的形成量随着芽孢杆菌的量增加而增加。在生长性能及成活率方面,各组对虾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芽孢杆菌添加浓度的增加成活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体三氮指标方面发现随着芽孢杆菌浓度的增加水体氨氮、亚硝态氮、溶解氧水平呈下降趋势,硝态氮无明显变化并始终处于上升趋势。T1组水体弧菌数达到最高为2.95×103 cfu/mL较T9组的弧菌数量1.4×103 cfu/mL组高出21倍之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前15d时肠道弧菌总数均低于1.0×103 cfu/mL,各组上升趋势不明显,在15-40 d之间时呈显著上升趋势,直至45d后均出现下降趋势。结果显示酵母培养物的最适添加浓度为每100 g基础饲料中添加0.14 g;在水体环境中,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0.1 g/m3。
  2.养殖水体中的不同碳氮比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试验发现碳氮比达到5,10,15的试验组对生物絮团形成量的增加有明显增加,碳氮比为20,25试验组对生物絮团形成量的增加不明显。不同碳氮比之间相对增重率和成活率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碳氮比为5,10和15添加组之间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碳氮比为25时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最低,其中碳氮比为10时添加组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607.59%,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当碳氮比为5和10时对氨氮及亚硝态氮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性随着碳氮比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碳氮比为10为适宜浓度。
  3.不同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的形成量随对虾密度降低呈增加趋势。当密度为50尾/箱时末均重与相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质指标及免疫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养殖实际来讲适宜养殖密度为100尾/箱,每箱水体体积为0.2m3,即500尾/m3。
  4.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养殖生产试验:试验过程中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水质指标要优于土池养殖模式,水环境中亚硝态氮积累量明显低于土池养殖;密度对于工厂化的氨氮积累量影响无明显差异,土池的氨氮积累量受密度影响较大且有显著性差异,工厂化养殖的pH值要显著低于土池养殖。工厂化养殖模式在收益方面高于土池。工厂化养殖的饵料系数与对虾生长周期要明显低于土池养殖。土池与工厂化养殖增加放养密度并不能增加产量,对虾的单体重以及总体产量呈下降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