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山海关城乡绿道规划为例
【6h】

城乡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山海关城乡绿道规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1.1.2 城乡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1.3 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生态廊道研究与发展分析

1.4.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4.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

1.4.3 研究发展趋势

2 生态廊道规划的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

2.1.1 景观生态学

2.1.2 生态经济学

2.1.3 农业生态学

2.2 相关理论

2.2.1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3 城乡生态廊道基本要素研究

3.1 城乡生态廊道的概念

3.1.1 生态廊道的基本定义

3.1.2 研究范围

3.1.3 广义的城乡生态廊道

3.2 生态廊道分类

3.2.1 生态绿道

3.2.2 生态蓝道

3.2.3 防护廊道

3.3 城乡生态廊道的要素构成

3.3.1 自然环境要素

3.3.2 景观建设资源

3.3.3 产业资源要素

3.3.4 人文历史要素

3.4 城乡生态廊道结构组成

3.4.1 生态廊道的基质

3.4.2 生态廊道的宽度和数目

3.4.3 生态廊道的连接度和变化程度

3.4.4 生态廊道的构成和关键点

4 城乡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研究

4.1 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及分析

4.1.1 城与乡环境污染的流动干扰

4.1.2 城与乡生境角度综合特征

4.1.3 城与乡发展中的人文情怀

4.1.4 城与乡经济产业差异化

4.2 城乡生态廊道的功能延伸

4.2.1 城乡生态修复功能

4.2.2 城乡交通交互功能

4.2.3 城乡产业推动功能

4.2.4 城乡人文融合功能

4.2.5 城乡景观衔接功能

4.3 城乡生态廊道的宏观规划技术解析

4.3.1 规划编制体系整合

4.3.2 交通系统规划技术

4.3.3 绿地系统规划技术

4.4 城乡生态廊道的微观设计技术解析

4.4.1 “城、山、水、景”有机融合

4.4.2 景观与生态技术的结合运用

4.4.3 生产生活场景的合理组织

4.4.4 植物造景的适宜配置

4.5 城乡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提升——多元化规划

5 生态之路——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

5.1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宗旨

5.1.1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指导思想

5.1.2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目标

5.2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原则和意义

5.2.1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原则

5.2.2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作用

5.3 城乡生态廊道多元化规划的对策研究

5.3.1 廊道多元化规划之基——环境生态互补

5.3.2 廊道多元化规划之力——产业经济发展

5.3.3 廊道多元化规划之源——景观人文延续

5.3.4 廊道多元化规划之形——空间体系构建

5.3.5 廊道多元化规划之脉——基础设施构筑

6 实践应用

6.1 秦皇岛市山海关城乡生态绿道规划

6.1.1 山海关城乡生态绿道的规划背景分析

6.1.2 生态绿道构建基础与目标

6.1.3 生态绿道规划等级

6.1.4 生态绿道综合规划

6.2 秦皇岛市山海关樱桃沟绿道规划

6.2.1 适宜生态环境建设——可操作

6.2.2 延续人文生态建设——可传递

6.2.3 拓展产业生态建设——可循环

6.2.4 提升景观生态建设——可游憩

6.2.5 科技引导生态建设——可指导

7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镇建设行为的快速实施,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其负面问题也在不断滋生。根据国外城乡相关发展研究,我国一些城市选择生态廊道规划作为解决城乡问题、提供居民游憩空间的方法之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结合现状情况的诉求,城乡生态廊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不断的得以完善。
  本文中论述的城乡生态廊道的景观规划手法,是鉴于国外建设策略相对成熟,并针对国内现状自身的矛盾,不断探索相适宜的廊道规划之路。通过这一绿色规划方式,集约用地,整合利用城乡多种资源要素,构建形成分享型景观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城乡互动,以乡促城,以城带乡,城乡共兴的目标。文中主要以城乡生态廊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结合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的角度,探索如何利用景观规划技术与应用措施,促进城乡多元化的经济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提升。
  文章以作者实际完成项目《秦皇岛市山海关生态绿道规划》及《秦皇岛市山海关樱桃沟绿道规划》为例,结合相关研究技术方法,展开论述绿道、蓝道为主,防护廊道为辅的城乡生态廊道系统,探讨其在于城乡地区的生态修复、交通交互、产业推动、人文融合和景观衔接的多元化功能的实践运用,归纳总结得出城乡生态廊道的规划发展策略。城乡生态廊道的构建需要以自然环境要素、景观建设要素、人文历史要素作为基础,通过规划技术完善城乡产业链条,引导人口集聚,从而实现规划目标,以此论证生态廊道以多元化方式解决城乡发展矛盾的方法,以及在协调城乡发展,集约城乡用地,促进城乡融合方面的具体技术运用。
  城乡生态廊道结合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途径,利用城市设计与景观技术构建合理的空间体系,优化城乡结构,并通过发掘资源潜力,结合产业规划转型,维持城乡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是从问题根源上扭转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悖的发展方式。这种规划方法对于一些地区消解城乡矛盾及指导今后的规划设计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