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防治鸡痛风可饲用天然药物组方的筛选及其机理作用研究
【6h】

防治鸡痛风可饲用天然药物组方的筛选及其机理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鸡痛风的发病原因

1.1.1 营养性因素

1.1.2 传染性因素

1.1.3 中毒性因素

1.1.4 饲养管理性因素

1.2 鸡痛风的发病机理

1.2.1 关节型痛风

1.2.2 内脏型通风

1.3 鸡痛风的临床表现

1.3.1 内脏型痛风

1.3.2 关节型痛风

1.4 鸡痛风的病理变化

1.4.1 鸡痛风剖检变化

1.4.2 鸡痛风组织学变化

1.4.3 鸡痛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1.5 痛风模型的制作

1.5.1 造模方法的选择

1.5.2 模型动物的选择

1.6 鸡痛风的防治

1.6.1 鸡痛风的中药治疗

1.6.2 鸡痛风的西医治疗

1.7 鸡痛风的预防

1.7.1 加强饲养管理

1.7.2 科学配制饲料

1.7.3 合理使用药物

1.7.4 做好免疫工作

1.8 研究目的意义

2.1.1 试验动物及饲料

2.1.2 供试药物

2.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2.1 鸡痛风模型建立方式的筛选

2.2.2 防治鸡痛风中药组方的筛选

2.2.3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鸡痛风模型建立方式的筛选结果

3.1.1 各组鸡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

3.1.2 不同模式痛风病理模型鸡踝关节周径的变化

3.1.3 不同模式痛风病理模型鸡血清尿酸的变化

3.1.4 不同模式痛风病理模型鸡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1.5 不同模式痛风病理模型鸡血清钙、磷含量的变化

3.1.6 不同模式痛风病理模型鸡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变化

3.1.7 不同模式痛风病理模型鸡血清ALT活性及AST活性的变化

3.1.8 鸡痛风模型最佳造模方式的确定

3.2 防治鸡痛风中药组方的筛选结果

3.2.1 各组鸡的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观察结果

3.2.2 不同中药组方对痛风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3.2.3 内脏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3.2.4 最佳可饲用天然药物组方及剂量的确定

4讨论

4.1 高钙、高蛋白与鸡痛风病理模型的建立

4.1.1 造模方式的选择

4.1.2 鸡痛风模型建立方式的筛选

4.2 可饲用天然药物组方对鸡痛风的治疗作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鸡痛风是由于鸡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或者因为尿酸由于某些因素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导致血液尿酸含量超标,最终造成尿酸盐在体内沉积,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该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本试验分为鸡痛风模型的制作以及不同复方中药口服液对鸡痛风模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筛选,通过应用高钙高蛋白饲料制造的鸡痛风模型,对依据中兽医学对痛风“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排石消肿”的辨证防治原则拟的多个备选组方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一个理想组方,并确定其临床最佳剂量和疗程。为鸡痛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不同模式鸡痛风病理模型的建立与效果比较,为了考察利用高钙、高蛋白以及高钙高蛋白日粮制备的鸡痛风病理模型的差异,本试验采用40日龄的海兰蛋鸡共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B组为高钙组饲喂高钙饲料,C组为高蛋白组饲喂高蛋白饲料,D组为高钙高蛋白组饲喂高钙高蛋白饲料。各组鸡均自由采食、饮水,分别于试验的第0d、14d、28d和35d测量各组鸡的踝关节周径以及各项血清生化指标。
  结果表明,各造模组饲料均能造成鸡痛风模型,其中高蛋白饲料成模速度最快,高钙高蛋白饲料造模最稳定。
  2、复方中草药对痛风模型鸡的疗效观察,为从依据中兽医学对痛风“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排石消肿”的辨证防治原则拟的多个备选组方中筛选理想组方,并确定其临床最佳剂量和疗程,选取海兰蛋鸡220只(40日龄),随机分成11组,每组20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Ⅰ组为健康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饮用自来水。Ⅱ组为模型对照组,饲喂高钙高蛋白饲料,饮用自来水;Ⅲ-Ⅴ组分别为组方一备选中药口服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Ⅵ-Ⅷ组分别为组方二备选中药口服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Ⅸ-Ⅺ组分别为组方三备选中药口服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前各治疗组均饲喂高钙高蛋白饲料,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在每升饮水中添加1、2、4mL相应备选组方口服液,连用7天。结果表明:用药第3天时各治疗组鸡痛风症状均有所改善,Ⅲ、Ⅴ、Ⅷ组血清尿酸含量小于480μmol/L已降到高尿酸血症水平以下;Ⅴ组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达到健康水平;Ⅳ、Ⅴ、Ⅵ、Ⅷ、Ⅸ、Ⅹ、Ⅺ组血清肌酐含量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Ⅶ组显著高于Ⅰ组;与Ⅱ组相比,Ⅲ-Ⅺ组血清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Ⅲ、Ⅳ、Ⅴ、Ⅶ、Ⅸ、Ⅹ、Ⅺ组血清磷含量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Ⅸ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治疗第7天时,各治疗组鸡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组(P<0.01);Ⅴ、Ⅵ组鸡血清XOD活性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Ⅴ组鸡血清AST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Ⅱ组比较,Ⅴ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