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业聚集区污水达标排放技术研究
【6h】

工业聚集区污水达标排放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工业聚集区污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现有的处理工艺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本研究以某工业聚集区排放的综合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化+MBBR+混凝沉淀”为主体工艺进行工业化试验研究,针对系统的启动及运行,为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取得以下研究内容及结论:
   (1)工程采用“水解酸化+MBBR+混凝沉淀”的联合处理工艺,当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要求。
   (2)水解酸化池启动时,接种污泥量为7gVSS/L。启动时控制进水COD为400~550mg/L,启动负荷为0.2kg COD/C(m3·d),逐步增加进水量来提高容积负荷,经过73d的运行,水解酸化池达到稳定运行。温度在10℃~26℃范围时,水解酸化池处理效果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进水pH为7~9时,不会对水解酸化池处理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水解酸化池有效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OD/COD(B/C)值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25~0.31提高至0.37~0.44。
   (3)MBBR池启动时,接种污泥量为4gVSS/L。启动时控制进水COD为320~420mg/L,启动负荷为0.25kg COD/(m3·d),B/C为0.39~0.42,逐步增加进水量来提高容积负荷,经过60d的运行,MBBR池达到稳定运行。常温(20℃~25℃)下,温度对MBBR池的处理效果无明显影响;DO浓度控制在2~3 mg/L时较为合适;MBBR池的最佳HRT为26h。
   (4)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当投加量为15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混凝处理效果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