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PR效应遥肿瘤微循环结构基础研究
【6h】

EPR效应遥肿瘤微循环结构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EPR效应理论

1.3 肿瘤微循环系统

1.3.1 肿瘤微循环血管系统

1.3.2 肿瘤微循环淋巴管系统

1.4 课题意义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动物

2.2.4 实验细胞株

2.2 实验方法

2.2.1 S180腹水瘤细胞的体内培养

2.2.2 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昆明小鼠生长情况

2.3.2 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在移植瘤中的分布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组织切片的制备

3.2.2 HE染色

3.2.3 SP法免疫组化染色

3.2.4 对照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HE染色结果

3.3.2 免疫组化方法的选择

3.3.3 免疫组化抗原条件优化

3.3.4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4标记结果

3.3.5 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LYVE-1标记结果

3.4 本草小结

第4章 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观察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取材

4.2.2 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4.3.2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

4.3.3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血管裂隙的变化

4.3.4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阿霉素脂质体在不同时期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

5.1 仪器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材料

5.1.3 实验动物

5.2 方法与结果

5.2.1 肿瘤组织药物检测方法学研究

5.2.2 经尾静脉注射药物浓度的检测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是实体瘤组织特有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性效应,其中实体瘤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裂隙的存在造成大分子药物具有高通透性,毛细淋巴管的缺如导致大分子药物滞留性。本课题对小鼠实体瘤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系统和毛细淋巴管系统进行研究,大分子药物具有EPR效应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实体瘤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本实验通过腋下注射S180腹水型瘤株,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以实体瘤重量、体积、形态作为指标,观察其生长规律特点;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用毛细血管特异性标记物和毛细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对肿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行标记,并分别观察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在肿瘤组织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的分布;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随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组织内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S180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成瘤率100%,且符合其生长规律特征;毛细血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与毛细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LYVE-1分别对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行标记,特异性良好,标记结果显示肿瘤边缘区域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数量多于肿瘤中心区域;透射电镜研究观察发现,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受损程度增加,毛细血管管壁及内皮细胞受损越来越严重,造成毛细血管裂隙越来越大,使其通透性越来越大。毛细淋巴管管壁及内皮细胞受损程度越来越严重,造成毛细淋巴管功能性越来越差,使得淋巴回流功能障碍。通过检测阿霉素脂质体在不同时期S180小鼠移植瘤内药物浓度,发现阿霉素脂质体在S180移植瘤肿瘤组织内的EPR效应存在于移植瘤生长的中后期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