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化背景下沧州市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研究
【6h】

城镇化背景下沧州市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价值

1.2.2 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2.3 沧州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结论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借鉴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社区文化及其功能

2.1.2 农村社区文化重建

2.2 理论借鉴

2.2.1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2.2.2 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2.3 新世纪我党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和思想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现代农村文化建设

3.1 近现代农村文化建设回顾

3.1.1 新文化运动

3.1.2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3.1.3 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建设

3.2 文化建设中问题的成因剖析

3.2.1 现代化进程中封建文化的束缚

3.2.2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的滞后

3.2.3 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冲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沧州市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实证分析

4.1 沧州市区域概况

4.2 沧州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认识

4.3 沧州市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4.3.1 取得的成绩

4.3.2 存在的问题

4.4 沧州市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4.4.2 基层政府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4.4.3 农村社区文化主体和文化精英缺乏

4.4.4 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落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推进沧州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对策及建议

5.1 沧州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目标和任务

5.2 沧州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5.2.1 坚持唯物史观

5.2.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5.2.3 走继承与创新之路

5.2.4 更新理念走出误区

5.2.5 由点及面的圆形发展

5.3 推进沧州市农村社区文化重建工作的建议

5.3.1 实行双轨文化建设体制

5.3.2 建设农村特色文化

5.3.3 营造良好的重建氛围

5.3.4 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5.3.5 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社区文化活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环节,农村的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地区具有传承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生活服务和推进经济发展的独特功能。因而,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文化既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现代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其建设道路也不能是简单的传承或拷贝,只能是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必须立足农村的区域特征,结合时代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同时作用于农村的多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牢牢把握农村社区文化为建设和谐农村服务的总方向,走文化重建的道路。
  论文以马克思农村文化建设理论及相关内容为指导,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实证分析、文献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走访沧州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对具有代表性的区、县进行实地调研,综合研究得出沧州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并从中总结出已经取得的成就,有: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等。同时,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阻碍着沧州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例如:农民文化消遣方式单一,文化干部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举办的文化活动很少,公共文化设施农民很少利用等。已经取得的成就需要继续保持和完善,而存在的问题需要努力寻求解决方式。结合沧州市实际情况及相关理论,从制定合理规划和发展目标,保证经济投入的长效性,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重建氛围,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尝试提出有助于推进沧州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建议。
  沧州农村社区文化重建是重组和改造农村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保护和弘扬积极因素,重建一种符合国家现代化要求的、真正有助于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发展进步的“新文化”,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