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北地区HPA1~18与RHD基因多态性研究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
【6h】

豫北地区HPA1~18与RHD基因多态性研究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式。但血小板表面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具有遗传多态性,反复输血患者或多次妊娠的女性,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AITP)、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 purpura,PTP)等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目前,虽然尚未发现血小板表面表达Rh(D)抗原,但单采血小板含少量红细胞,对有正常免疫能力的Rh(D)阴性孕妇可致抗Rh(D)抗体产生,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PA具有种族和地区差异性及RHD基因存在变异型。 目的:1.对豫北地区汉人血小板抗体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HPA基因分型,分析其多态性并建立血小板基因分型资料库。同时观察新乡地区Rh(D)阴性汉人RHD基因多态性。 2.对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输注ABO和HPA同型的单采血小板,评价其输注效果。 方法:1.采用固相凝集法筛查无偿献血者和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 2.采用Olympus PK7200血型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BO和Rh血型。 3.采用PCR-SSP法对豫北地区500名汉族无偿献血者进行HPA1~18血型系统基因分型,并对Rh(D)阴性人群进行RHD基因分型。 4.应用HLA抗体特异性试剂盒检测PTR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对HLA抗体阴性患者,采用已知HPA基因型的标准谱血小板进行抗体鉴定,并对其进行HPA基因分型。 5.PTR患者开展血小板ABO和HPA同型输注,通过CCI、PPR评价输注效果。 结果:1.患者和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输血史>3次者比输血史<3者产生抗体的几率较高,女性患者输血史>3次且无妊娠史者与妊娠史>3次且无输血史者产生抗体的几率相似;男性无偿献血者未检测到血小板抗体,女性无偿献血者妊娠史>3次者比妊娠史<3次者产生抗体的几率较高。 2.HPA1~18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00名豫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PA-4~14、16~18均只检测到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HPA-1~2多为aa型,少数为ab型,无bb型;HPA-3、15最具多态性,aa、ab、bb基因型均表达;HPA-1a、2a、3a、15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5、0.924、0.469、0.532。 3.RH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8例Rh(D)阴性人群以RHD全缺失型为主,发现RHD全缺失型30例(62.5%)、DEL RHD1227A杂合型12例(25%)、RHD-CE(2-9)-D4例(8.33%)、无法判断变异类型者2例;Rh表型以ccdee为主,发现ccdee29例(60.4%)、Ccdee14例(29.2%)、CCdee3例(6.25%)、ccdEe2例(4.2%)。 4.52例PTR患者,血小板抗体筛选阳性者23例(44.2%),其中5例为HPA同种抗体阳性,HPA-3a2例、HPA-15b3例,另外18例为HLA抗体阳性(78.3%)。 5.对含HPA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ABO和HPA同型血小板输注,CCI、PPR结果显示,血小板同型输注明显优于血小板随机输注。 结论:1.豫北地区HPA1、2、3、15存在多态性及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变异型包括RHD全缺失型、DEL RHD1227A杂合型和RHD-CE(2-9)-D。 2.对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开展ABO和HPA同型血小板输注可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