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房颤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6h】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房颤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脑卒中目前已成为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急性脑卒中约80%,而房颤(AF)是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房颤脑栓塞患者往往发病突然、症状重且预后不佳。英格兰杂志五大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其对于房颤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单纯机械取栓仍缺乏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支持。 目的: 对比分析房颤脑栓塞患者静脉溶栓(IVT)桥接机械取栓(MT)治疗与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探讨房颤脑栓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发病4.5h内的43例房颤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作为研究组,15例接受单纯机械取栓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到入院时间(OTE)、入院到穿刺时间(ETA)、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ATR)、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入院NIHSS评分变化以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90d良好预后率(mRS)以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SICH)及死亡率以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 1、时间点评估:两组患者的发病到入院时间(151.36minVS186.53min,P=0.44),入院到穿刺时间(82.04minVS76min,P=0.2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穿刺到再通时间(40.36minVS50.27min,P=0.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组的穿刺到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单纯机械取栓组。 2、有效性评价:出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变化(8.08VS6.21,P=0.032)、90d良好预后率(60.71%VS26.66%,P=0.033)、取栓次数(1.5VS2.0,P=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92.9%VS86.7%,P=0.5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3.6%VS6.7%,P=0.646)、90d死亡率(10.71%VS6.67%,P=0.6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房颤脑栓塞与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相比,前者的血管再通时间更短,其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及远期临床预后均优于后者。 2.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并不增加房颤脑栓塞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安全性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