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中空间再生与重构的研究
【6h】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中空间再生与重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概念界定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的发展脉络研究

2.1 国内外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的发展演变

2.2 国内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

2.3 重新认识城市棚户区的空间再生与重构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棚户区空间再生与重构的影响因子分析

3.1 经济因子影响——重组与促进

3.2 社会因子影响——重构与发展

3.3 文化因子影响——构建与传承

3.4 生态因子影响——修复与共生

3.5 小结

第四章 城市棚户区空间再生与重构的策略构建

4.1 城市棚户区空间再生与重构的原则

4.2 宏观视角下整体空间结构再生与重构的优化方法

4.3 中观视角下内部空间再生与重构的优化方法

4.4 微观视角下建筑空间再生与重构的优化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建国以来,城市棚户区在特定时期改善了很多人的居住问题,其棚户区的改造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原有居民的居住环境。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棚户区的规模却越来越大而且其改造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城市棚户区改造在我国城市更新中不只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因素的影响,其城市棚户区空间再生与重构与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生态系统等息息相关。文章以空间再生与重构为切入点研究城市棚户区更新改造,从多学科、多角度不同研究层级深入分析城市棚户区空间再生与重构的原则和方法,丰富和完善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体系,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再生邻里关系、传承地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在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棚户区更新改造实践的发展脉络,界定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分析提出了国内棚户区更新改造中经济发展失衡、社会活力丧失、文化传承缺失、生态环境欠缺的问题;归纳总结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影响因子,并提出适宜性的重组与促进、重构与发展、构建与传承、修复与再生的机制;从永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整体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文化多样性、生态合理性的原则;文章针对城市棚户区改造从宏观的整体空间结构、中观的内部空间和微观的建筑空间三个空间层级,分别系统阐述了其空间再生与重构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适应不同城市棚户区空间特性的优化方法。文章最后结合不同的影响因子提出小规模改造、社区合作更新、建设可负担住宅的未来城市棚户区改造发展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