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三叶异黄酮分离纯化工艺及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6h】

红三叶异黄酮分离纯化工艺及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红三叶的种类以及分布

1.1.1红三叶的种类

1.1.2红三叶的生物学特征

1.1.3红三叶的分布

1.2红三叶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

1.2.1红三叶的化学成分

1.2.2红三叶的饲用价值

1.2.3红三叶的保健价值

1.3红三叶异黄酮

1.3.1定义及分布

1.3.2红三叶异黄酮的种类

1.3.3红三叶异黄酮的化学结构

1.3.4红三叶异黄酮的生理活性

1.3.5异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方法

1.3.6异黄酮的定量方法

1.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第2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三叶中四种异黄酮的含量

2.1实验部分

2.1.1仪器与试药

2.1.2色谱条件

2.1.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结果与讨论

2.2.1流动相的选择

2.2.2检测波长的选择

2.2.3标准曲线以及线性范围的考察

2.2.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试验

2.2.5重现性试验

2.2.6加样回收率试验

2.2.7样品测定

2.3本章小结

第3章红三叶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3.1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实验仪器

3.1.2实验材料

3.2方法和结果

3.2.1二步水解法工艺参数的优化

3.2.2一步水解法工艺参数的优化

3.2.3一步水解法和二步水解法提取效果的比较

3.3本章小结

第4章红三叶异黄酮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4.1仪器与试药

4.1.1实验仪器

4.1.2实验材料

4.2方法与结果

4.2.1红三叶中总异黄酮的UV法测定

4.2.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三叶异黄酮工艺研究

4.3本章小结

第5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中药片剂中紫丁香苷的含量

5.1实验部分

5.1.1仪器与试剂

5.1.2色谱条件

5.1.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5.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1.5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5.2结果与讨论

5.2.1流动相的选择

5.2.2检测波长的选择

5.2.3标准曲线及线形范围

5.2.4精密度和稳定性实验

5.2.5重复性实验

5.2.6加样回收率实验

5.2.7阴性对照实验

5.2.8样品的测定

5.3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红三叶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黄酮、异黄酮、黄酮醇、香豆素和酚羧酸类化合物等,其中异黄酮是其主要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雌激素样作用,并且具有抗肿瘤、胃溃疡、胃癌、乳腺癌、肠癌和骨质疏松症等作用。本实验研究了红三叶中四种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以及红三叶总异黄酮的分析方法、红三叶总异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此外,还建立了两种中药片剂灭澳灵片和活络消痛片中紫丁香苷的分析方法。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三叶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四种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可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
   2)采用一步水解法作为红三叶的提取工艺,并以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四种异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用含1 M HCI的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l小时。
   3)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红三叶总异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1.18 mg/mL,上样速度为2 BV/h,依次用4 BV水、2 BV30%乙醇、4 BV70%乙醇洗脱,收集70%乙醇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红三叶总异黄酮的纯化,所制备红三叶总异黄酮的含量达80%以上,而且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进行放大生产。
   4)建立了测定两种中药制剂灭澳灵片和活络消痛片中紫丁香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表明紫丁香苷在0.16~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最低检出限0.1 gμg/mL(S/N=3);灭澳灵片的加样回收率为92.2~97.6%,活络消痛片的加样回收率为94.0~102.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